今天是第20个中国记者节,三明日报整版报道邹韬奋故里永安下渡村
复制给好友: http://bbs.yawin.cn/t917503_1.html
三明日报: 韬奋故里 永安下渡
1、对面就是北塔公园和邹韬奋故里下渡村,1934年4月红军攻占永安城时就在这里架设浮桥
新闻巨子爱国志士邹韬奋
邹韬奋像
3、1985年,永安市印制的“邹韬奋诞生九十周年纪念”纪念封3、1985年,永安市印制的“邹韬奋诞生九十周年纪念”纪念封
4、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曾为邹韬奋题词
5、下渡村老者邹邦旺说,此处就是邹家大院遗址
6、永安当地发现的清光绪二十三年《版串执照》印有“延平府永安县正堂邹”,当时邹韬奋的祖父邹舒宇任永安县知县
7、《韬奋年谱》中注明邹韬奋出生在“燕江畔下渡村”
8、《韬奋年谱》中注明邹韬奋出生在“燕江畔下渡村”
信息来源:三明日报
中国红色旅游网 韬奋故里 永安下渡(组图)
三明日报《韬奋故里永安下渡》被推荐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2019年11月11日,由《三明日报》记者王长达和通讯员管其乾联合采写的专题报道《韬奋故里 永安下渡》一文,被推荐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随后这一消息,很快被网友转发在“保护革命文物助力乡村振兴”和永安作家协会等微信群。
永安邹韬奋文化公园,一场需要你我他共同参与的接力赛
复制给您的好友:http://bbs.yawin.cn/t917503_1.html
家乡人的荣耀与责任
家乡人的荣耀与责任
“建议将北塔公园与整个下渡村连成一片,更名为邹韬奋公园,使其与下渡村的红军渡口、云岩寺、邹韬奋纪念馆、邹韬奋故居旧址及未来的邹韬奋铜像等邹韬奋广场景点连成一片”,2019年11月16日,永安市燕西街道下渡村红色文化顾问安孝义在受下渡村村委会的委托发布的视频专题《邹韬奋故里 永安下渡村》中代表整个策划团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安孝义的建议源于我市年轻的党史研究爱好者管梓任与他在共同考察中,根据《燕江红旗》的记载,找到了北塔之下的1934年红军攻占永安城的浮桥渡口。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策划团队和下渡村两委形成共识,认为可以争取北塔附近开辟一条通往下渡云岩寺的旅游步行道,让北塔公园与下渡村道相通,在红军渡口设立标志石,建标志性浮桥,让红军渡口成为连接北塔公园和龟山公园的红色旅游景点。
就在安孝义介绍视频访谈的2019年11月5日,下渡村委会主任王发兴在接受《三明日报》记者王长达采访时,也谈道“打造名人故里,发展红色旅游,跻身国家级永安抗战遗址群”,王发兴说,下渡村正打算恢复邹韬奋故居,扩大邹韬奋纪念馆规模,建设邹韬奋文化广场、邹韬奋书院,从北塔公园开辟旅游步行道与下渡红军浮桥相通,将云岩寺、下渡村民居街景、魏氏家祠等串成一条旅游线路,让邹韬奋故里这一红色文化遗产成为一张璀璨的名片。
这说明,弘扬邹韬奋精神,建好邹韬奋故居遗址和邹韬奋文化广场,用可观、可感、可读的文化产品,让来到下渡的干部群众充分感受到邹韬奋精神,让“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邹韬奋精神激励全国人民,已在下渡村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
我们为什么要建永安的邹韬奋文化公园?
2、邹韬奋的祖籍地江西省余江县建立了韬奋公园,为邹家华题字(互联网资料)
下渡村委会副主任魏启应说,“说起毛(mao)泽(ze)东(don)为之题字的英模邹韬奋先生,很多人会想起张思德、刘胡兰和雷锋,互联网搜索他们的故乡,都有上规模、上档次的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占地面积50亩,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刘胡兰纪念馆占地118.6亩;雷锋有抚顺和长沙两处纪念馆,邹韬奋有上海和重庆两处纪念馆,邹韬奋祖籍地江西余江县,建立了邹韬奋纪念馆,修葺了韬奋祖居,修建了邹韬奋塑像等人文景观,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邹韬奋研究所,出版发行了余部韬奋研究著作”。视频中,人们看到,余江县已经建立了韬奋公园,而且是邹家华题字。
“相比之下,在邹韬奋真正的出生地永安下渡村,还只有一间二十平方米的纪念馆和一块村民们普遍认可的邹韬奋故居遗址,我们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我认为,弘扬邹韬奋文化,共同打造国家级的城市红色名片邹韬奋故里下渡村,这是所有福建和永安人的荣耀,也是所有赞同弘扬邹韬奋精神的你、我、他,共同的责任”, 下渡村委会主任王发兴说。
点击观看视频: 邹韬奋故里 永安下渡村
点击网址,进入腾讯视频观看
https://v.qq.com/x/page/g3022v1fi7j.html
9、永安当地发现的清光绪二十三年《版串执照》印有“延平府永安县正堂邹”,当时邹韬奋的祖父邹舒宇任永安县知县
不管安孝义先生关于“建议将北塔公园更名为邹韬奋公园”的建议能否得到采纳,何时能够实施,自今春以来,下渡村两委的努力已经在朝着把整个下渡村建设成为“永安的邹韬奋文化公园”的方向努力。
“邹韬奋故里下渡村是我们每一个福建与永安人的骄傲和荣耀,共同打造国家级的城市红色名片邹韬奋故里下渡村,这是所有福建和永安人的荣耀,也是所有赞同弘扬邹韬奋精神的你、我、他,共同的责任。任重道远,我们衷心期待各级有关部门,以及所有有缘人,尽可能收藏珍藏我们这个片子,以后有遇到争取类似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红军村等相关机会时,能及时通知我们,给我们及时参与争取的机会。下渡村有相当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村民们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时刻牢记使命,有很高的积极性,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国家级的城市红色名片邹韬奋故里下渡村”, 下渡村党支部书记赖世隆在视频中说。
欢迎拨打下渡村帮扶手机:13906083001
从赖世隆书记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下渡村人很清楚地知道,打造“永安的邹韬奋文化公园”,需要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所有赞同弘扬邹韬奋精神的你、我、他”共同参与。
10、永安市民蔡仂继对孩子说“前面就是邹韬奋的故乡永安下渡村”
因此,将下渡村人心愿传播、传递、再建言、再建议,也是共同参与,“了解了邹韬奋的事迹,始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一定要竭尽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会让我们感受到身为福建人、永安人和下渡人,都必须珍惜邹韬奋故里这份国家级的红色文化遗产和荣耀,我们每一位福建人、永安人都有一份共同的责任,大家共同来打造邹韬奋故里下渡村这张国家级的红色城市名片,因此,我愿与大家一起努力,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下渡村委会主任王发兴说。因此,建设永安邹韬奋文化公园,是一场需要你我他共同参与的接力赛,期待大家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形成合力。谢谢大家。(阿管视频)
2019年11月5日,永安下渡村举行了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24周年活动(管梓任 摄影)
“红色联播”: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2019/11/191125112012H99I5DH0DDFKK2KAA59B.html
三明日报2019年12月27日再次以《风雨方舟 红色下渡》整版报道下渡村
f复制给好友:http://bbs.yawin.cn/t917503_1.html
【转载者按:2019年11月8日,福建《三明日报》以《韬奋故里 永安下渡》为题报道了中国新闻巨子邹韬奋的故里永安下渡村,1月8日,中国红色旅游网全文转载;11月10日,这篇报道得到福建省文物局傅柒生局长微信点赞;11月11日,又被推荐到学习强国福建平台,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为弘扬邹韬奋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下渡村两委组织拍摄了网络视频专题《邹韬奋故里永安下渡村》,并将11月8日《三明日报》报道《韬奋故里,永安下渡》一文在互联网论坛和微信群上转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国民主建国会永安第一支部主委、永安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黄筱雄在给笔者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我会写入今年提案”。目前,当地政协委员黄筱雄已经形成了《关于建设永安邹韬奋文化公园的建议》准备提交。2019年12月27日,《三明日报》以《风雨方舟 红色下渡》再次整版报道邹韬奋故里永安下渡村,以下是《三明日报》记者王长达和通讯员管其乾、洪碧花采写的原文和相关照片】
特稿:风雨方舟 红色下渡(组图) | ||||
|
下渡红军浮桥遗址。相关史料证明:1934年4月18日,红军从下渡北塔崖下搭浮桥越过燕江,直抵龟山,攻克永安城
《燕江红旗》10页记载“红十九师还派出其他部队抢修龟山石探(即今贮木场过坝处)工事,架设北塔到龟山的木排浮桥……部分红军进驻龟山”。
老红军李德安《忆红九团》50页记载红军攻占永安城的浮桥在下渡
邹韬奋故里,福建永安下渡村在谷歌地图上的位置
老照片:永安下渡步虹桥,江中漂木为传统的放木,俗称“赶羊”(安孝义 提供)
老照片:红军秘密修建的木排浮桥渡口,后为永安贮木场过坝处(安孝义 提供)
王发兴、安孝义等在指认抗战日本细菌战死难者掩埋处。 抗战时期,省立医院、省防疫大队在下渡村建立细菌传染病隔离区
抗战时期,福建省立医院徽章(安孝义 提供)
抗战福建省会时期的田赋经征处永安下渡村魏氏家祠
资料照片: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之一路易•艾黎在永安下渡创办的工合基地办公楼——“小钢炮” (安孝义 提供)
资料照片: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之一路易•艾黎在永安下渡创办的永安工合组织工合社员证(安孝义 提供)
下渡北塔下的云岩寺,原为云半庵,抗战时省立医院的病房就在这里;远处是下渡村的居民区(管其乾 根据文章内容增补)
中红网福建三明2019年12月27日电(王长达、管其乾、洪碧花)
燕江潺湲,扭了一个S弯,龟山公园仿如一只绿色巨龟在江边抬头远望,对岸丹崖上北塔高高耸立,如同白袍将军守卫着这一汪碧水,崖下云岩寺香火缭绕,河边钓竿成行,在水纹间荡漾。
永安下渡,燕城西北一个平静的小村。然而吹开时光的尘埃,百年风云变幻留下的深深印痕越发清晰:中国近代新闻巨子邹韬奋的故居,红军攻占永安城建浮桥的渡口,抗战时期省政府经征处、工合机构、省立医院传染科病房、细菌武器受害者掩埋处等遗址散布在古村内外。
下渡,燕江边的古渡口,六百多年来迎送过多少行旅,见证多少悲欢离合、苦难与抗争,如今这里深厚的红色文化、抗战文化记忆吸引着人们来寻觅。
新闻巨子邹韬奋诞生地
燕水南来,三川北流,九龙溪与南溪、后溪汇合在下渡一带,天然水道造就了这个渡口。
下渡有一大片开阔的河滩地,对岸曾是贮木场,上游漂来的木头在这里汇集,装车外运。自古,这里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下渡渡口始于元代,是永安13个古渡口之一,仅迟于宋末的安砂江坊渡,两岸交通搭的是木船,荷载2吨,可坐15人(据《三明交通志》)。
1895年,邹韬奋爷爷邹晓村(邹舒宇)带着一大家子来到永安寄寓在下渡。邹家属于连城四堡邹氏,“乾隆间自丰城到余江售书,后定居于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沙塘。”邹晓村当时出任永安知县,举家来到永安。
邹晓村有10个儿子,好几个已结婚生子,一家人口多,县衙太小住不下。邹晓村一家就落脚在同出连城四堡的下渡邹家。下渡村上游有一座浮桥,由34艘木船用铁链相连而成,名叫“步虹桥”,走5分钟左右,就可到达城北的延平门。
下渡村村部左边一大片空地,村中长者、80岁的邹邦旺先生说,这就是当年邹晓村家族住的邹家大院。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11月5日,邹韬奋出生在这里。(详见本报11月8日《韬奋故里永安下渡》)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时,偏居闽中的永安如同风雨中一叶方舟,还算太平,邹韬奋在这里生活了5年,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900年,邹韬奋的父亲邹国珍去福州候补,全家迁往福州,邹韬奋就此告别了永安。从福州到上海,他成为记者、出版家、政论家,在中国抗日救亡的烽火年代,在国家危亡之际,他用手中的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
红军搭浮桥攻克永安城
北塔,高32米,古代下渡船夫的航标,与城区岭南下的南塔,同为永安的开县塔,分别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是三明境内保存最古老的塔,1984年被定为第一批永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塔遥相呼应,俯瞰着下渡和燕江两岸,85年前双塔见证了红军攻克永安城的战斗。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1934年4月18日,红七军团和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攻克永安城,全歼守城的国民党军第52师1个团,解放了永安城,并成立了永安县苏维埃。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燕江红旗——永安土地革命时期史实存录》,其中有原永安市委党史办主任林洪通写的《永安县城的第一次解放》,原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老红军李德安著的《忆红九团·撤出永安》(198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也记载了这段历史。
当时,红军到达下渡、泥葛一带,村里住满了红军。国民党已封锁了上游的浮桥,下渡群众主动捐出门板供红军架桥。红七军团十九师连夜抢修龟山石探(即原贮木场过坝处)工事,并用这些门板,在燕江北塔公园石崖岸边最窄处,秘密搭起一条长约100米的木排浮桥,大部队越过燕江,到达龟山这一带,而后从通济桥抵达永安城北门,将永安城合围,挖坑道,将炸药、铁硝等装在3个大棺材里,点燃炸药,炸塌了北门城墙,红旗插上城头。
5月9日,红九团奉命撤出永安城,李德安所在的二连负责城西、城北的防守和控制下渡浮桥的任务。凌晨3时,贡川方向来的一个营敌人占领下渡,其先头班抢渡浮桥,还在岸边高地上架起三挺机枪,向我军射击。天下着暴雨,枪弹声、雷雨声响成一片。李德安与战友们消灭了敌人,浮桥头的战斗进行了整整1个小时,保证了同志们通过东坡桥安全出城,东面敌主力逼近,红军赶快撤离。浮桥是用粗铁链固定的,匆忙中无法砍断,用手榴弹轰了一下,没能炸坏,红军一走,敌人很快过河……
下渡浮桥一带原来河面不到100米宽,上世纪70年代永安贮木场过坝处进行改造,河面就此加宽。今年9月间,经安孝义和管梓任等党史研究爱好者查证有关史料,确认当年红军架的浮桥就在北塔之下的山崖岸边。
抗战时的救命桥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5月省会内迁永安,直至1945年10月,七年半时间里,永安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不幸成为日军无差别轰炸的“靶心”,遭受了一次次浩劫。日军轰炸时,下渡浮桥成了人们逃离死神的一条“生命通道”。当时,下渡村船户抢运粮食等战略物资,冒着敌机炮火的狂轰滥炸,维护渡口浮桥船只的安全,救了很多难民。
1943年11月4日,16架敌机疯狂滥炸永安,夺走600多人的性命,烧毁1万多间房屋,损失达4亿元,史称“永安浩劫”。当时,一颗弹药在东门街一处民房天井边爆炸,年仅5岁的高熊飞和其母邵铸华藏在桌下,被弹片削断右臂,两人被救出,被送往下渡的省立医院病房,省立医院院长车启霖亲自主刀,救了母子俩,后来高熊飞成为浙江教育学院副教授,1995年8月曾赴东京向日本索赔。(1995年7月28日《以不灭的伤痕起诉》)
“永安浩劫”发生后,画家萨一佛实地写生,诗人覃子豪配诗,后来举办了“永安劫后”画展,覃子豪将配诗结集成《永安劫后》诗集出版。“当警报响了/浮桥便成了/地狱连天堂的一条便道/后面的人推着前面的人/在浮桥上奔走/浮桥负着重荷/如同负着整个的战争 它默默地负着重荷/它的使命/是使无辜的人民/脱离死亡的险境”,这首《警报中的浮桥》写的就是下渡浮桥。《待渡》《在医院里》两首诗则写的则是下渡的省立医院病房景象。
日寇细菌战的见证
下渡北塔下的云岩寺,原为云半庵,抗战时省立医院的病房就在这里。这里还有省防疫大队设立的传染病隔离区。
当时日寇的飞机不仅扔下燃烧炸弹,还违反国际公约发动细菌战,投放鼠疫、伤寒等病毒。
省立医院、省防疫大队在下渡村建立鼠疫等细菌传染病隔离区,以救治鼠疫患者,防止疾病蔓延。当时的防疫隔离区划出一片土地,接收救治传染病人,而死难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律就地火化掩埋,一层层堆在山坑里。
北塔公园的山道上洒着落叶。下渡村村委会主任王发兴指着道边的坑洼说,当年鼠疫死难者的遗骸就埋在这里。以前经常看到死人骷髅,我小时候,人们很少敢来这里,只有小孩会来这采野果,这其中最大的一处乱葬坑,后来修路挖掉了。
据《三明市志》,民国30年(1941年)5-11月,永安城区仁义街、下中华路等流行腺鼠疫,居民死亡30余人,省立永安医院收住40余例患者,当年永安实行入境检疫。民国32年(1943年)6月,疫情蔓延到新桥邻近的国民党防空部队,官兵患病40余人,死亡10余人。同时永安的下吉山村也有50余人患病。中央卫生署拨给永安鼠疫经费500余万元(法币),省政府成立临时防疫委员会,采取注射疫苗与奖励捕鼠的方法进行预防。
安孝义说,当时死难者多是流落到永安的知识分子,无主火化了,也没有墓地碑文,政府怕鼠疫引起混乱,保守秘密,没有对外公布。安孝义从国民党文件中比如当时省政府主席陈仪发给重庆的电文、一些当时杂志中发现有关资料,他认为永安是继浙江金华之后又一日军细菌武器重灾区。他曾应安徽大学之邀,撰写了有关论文,被731部队细菌战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女士采用,提交到联合国,作为控诉日本侵略者的重要罪证。
当时省防疫大队研发出的防治鼠疫、伤寒、炭疽等细菌病毒的药品,以应对日寇的细菌战,这里研究的疫苗提供给江西、浙江、江苏、安徽乃至东南亚使用,救治了数万百姓,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染鼠疫,生命垂危,下渡的省防疫大队奉命星夜疾驰送药救治,挽回了他的性命。
抗日救亡的民生基地
“下渡过去有很多姓氏,最早的望族梅家早搬走了,邹家、王家人口也很少,现在村里姓魏、姓赖的较多。”王发兴说。
魏氏是当地大姓,人口占半数以上,清康熙50年(1711年),魏氏从清流县嵩口镇围埔村迁居到此。魏氏家祠,始建于1740年(清乾隆5年),抗战时省政府曾在此设经征处,办国民小学。
安孝义介绍说,经征处就是征收粮食等战略物资,征收田赋的政府机构。抗战时粮食紧缺,奸商囤积居奇,永安多次发生抢粮事件。时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长、财政厅长严家洤向下渡老农请教,认识到只有直接用粮抵扣赋税,才能避免奸商从中渔利。他在永安推行“田赋实征”,以实物为征收对象,将征集到的粮食发给军民,解决了粮荒问题。这一经验后来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在国统区实行,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资基础。1997年,旧村改造,经上级批准,魏氏家祠这一历史文物得以保留。
抗战时期,下渡村里还曾有一座圆形的二层小楼,当地人称之为“小钢炮”。那时,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来到下渡3个月,在这建起了福建工合机构大本营,“小钢炮”就是福建工合的生产基地。在这里,路易·艾黎带领技术工人生产钢锉、雨伞、肥皂、皮鞋等战时民生物资,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他对连城、永安一带的毛边纸进行改良,造出的新闻纸,吃墨厚重,为抗战时永安印出大量书刊成为抗战文化中心奠定了基础。
打造红色历史文化名村
抗战时下渡村田园风光,民风淳朴,吸引了黎烈文、邵荃麟、葛琴、羊枣、王亚南、王西彦、罗丹等众多文人墨客。他们曾相约来此踏青游玩。国立福建音专校长、金陵才子卢前等创作的《永安秋夜》,为下渡留下芳名。
“燕溪水,缓缓流,永安城外十分秋。月如钩,钩起心头多少愁?潮生又潮落,下渡照孤舟。吹南管,长夜何漫漫?有人正倚栏,明月好,好月供谁看?一笑回头问吉山,山中流水几时还,萧萧落叶柚生寒。山不语,水向东流去。写出愁人句,今宵没个安排处!”
岁月悠悠,战乱忧愁已然流逝。新中国成立70年,燕江两岸惊天巨变,如今,下渡紧靠香樟大道、泉三高速公路北互通口,百业兴旺,村民安居乐业,这里成了“文明村”“先进村”。
建设邹韬奋纪念馆,举办韬奋杯龙舟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歌会、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24周年座谈会……今年以来下渡文化活动相当活跃。“我们要打造名人故里,发展红色旅游,跻身国家级永安抗战遗址群。”王发兴说,经村两委动议,村民响应,全村上下正在以邹韬奋出生地这一历史人文资源为核心,打造新闻战线一面旗帜、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亮点,打响红色历史文化名村的名牌。
文化兴村,下渡古村正焕发新姿,驶向新的航程……
(注:本文部分照片由安孝义提供)下渡工合基地办公楼——“小钢炮”。
原在:2019年12月27日 《三明日报》,中国红色旅游网当日采用
http://smrb.smnet.com.cn/shtml/smrb/20191227/179686.shtml
中国红色旅游网同日发布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2019/12/191227162611E9KIG2886CIK4C2H2EG3_2.html
请看视频《邹韬奋张思德雷锋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和典范》
连日来,福建永安市燕西街道下渡村和永安市博物馆联合举行了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的“革命文物展览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以纪念获得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的“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和典范邹韬奋先生。
在永安市博物馆广场,来自永安实验小学的一群小朋友,正在展板前聆听讲解。永安市红色文化爱好者安孝义说:“邹韬奋女儿邹家骊,她在写《韬奋年谱》时记载,邹韬奋的祖籍是江西余江,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1895年)十一月五日,在我们永安下渡出生。邹韬奋出生在永安下渡村”。
安孝义说,1944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邹韬奋同志的大会上为邹韬奋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永安市红色文化爱好者管梓任说,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同志一样,都是得到毛泽东同志题词的“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管梓任说,据史料记载,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提出作家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并指出:“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中指出,为群众利益着想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也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
管梓任说,据史料记载,1943年4月张思德由中央警备团调到枣园,在毛泽东主席的内卫班当战士。1944年9月5日因公殉职。9月8日,毛泽东执意参加追悼会并讲话。会后,毛泽东在审阅讲话记录稿时,挥毫书写了"为人民服务"作为题目。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全国各解放区战场。
管梓任说,1944年10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印刷厂礼堂,向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人员,发表讲话中指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管梓任说,1944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邹韬奋的大会上,留下了这样的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邹韬奋一生,留下800多万字的文章,并以《小言论》等栏目为标志,始终坚持“为大众说话、让大众读懂”的写作原则。他一直希望办一种合乎大众需要的日报,“我生平无任何野心,只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创办一种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他一生先后创办了《生活》周刊等6种报刊,出版了几十本著作和译作。胡愈之认为,假如鲁迅是不朽的人民导师,那邹韬奋就是人民的伙伴、人民的朋友。
管梓任说,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将其作为党的宗旨。以后的历次党代会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
管梓任说,1940年12月18日,雷锋生于湖南望城县。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刻苦学习,克己奉公,除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助人为乐,积极践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们服务中去”的诺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因此,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同志一样,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和楷模。
2009年,邹韬奋被列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1987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设立“韬奋出版奖”,1993年中国记协设立韬奋新闻奖(现为长江韬奋奖),这两个奖项是中国出版界、新闻界国家级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永安下渡村村委主任王发兴说,在找到邹韬奋出生于下渡村的确切证据后,下渡村两委先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举办韬奋杯龙舟赛、纪念邹韬奋诞辰124周年街头歌舞演出、制作展板及宣传栏、邀请《三明日报》记者实地采访、举行纪念邹韬奋赛诗会、组织发布网络文章及视频等方式,广泛宣传、弘扬邹韬奋精神,其中由《三明日报》记者王长达和通讯员管其乾采写的《韬奋故里永安下渡》长篇通讯荣获2019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评选一等奖。
11月5日上午,村两委在下渡村举行了纪念邹韬奋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及展板展览活动;上午的座谈会上,村两委制作了纪念邹韬奋诞辰125周年庆生蛋糕。
永安市下渡村党支部书记赖世隆说:“在纪念邹韬奋诞辰125周年座谈会上,与会者纷纷提议,要以邹韬奋文化研究会为纽带,争取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参加,依靠村民和社会力量,争取早日重建邹韬奋故居”。
永安市下渡村邹氏后人邹春江说:“邹韬奋是我们邹家人的荣耀,也是下渡村和永安人、三明人、福建人的荣耀,因此,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早日重建邹韬奋故居”。
11月5日下午至7日,下渡村两委还把展板搬到永安市博物馆,再次举行展板展览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11月15日,下渡村两委、永安市博物馆又与永安市北塔小学联合举行了“红色文物进校园活动”,吸引了很多师生前来观看展览;据悉,该村两委将继续与永安市内其他相关学习共同开展这项活动,有意联合开展这项活动的学校,可与下渡村委会王发兴主任联系。
永安市下渡村村民赖世旺说:“邹韬奋的事迹,对于帮助广大青少年立起爱租国、爱人民的正确人生观,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参观展览,永安市实验小学六年级4班的部分同学了解了邹韬奋光辉的一生。在展览现场,同学们齐声朗诵了《邹韬奋故里红色三字经》童谣。
永安市实验小学六年级(4)班学生邓家月说(同期声):我们要学习邹韬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祖国、爱人民,努力学习,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许多市民表示,要用好“邹韬奋是永安人、出生地在下渡村”这一宝贵的乡土教材,进一步提高永安在全国的知名度,让广大市民更加热爱家乡,爱我永安、美我永安。(管其乾 /文 聂书专等/图)
15分钟新版本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https://v.qq.com/x/page/a3204as9xyu.html
15分钟新版本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https://v.qq.com/x/page/h32041e71rq.html
15分钟新版本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2NjYzNzEyMA==.html
15分钟新版本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2NjYzODQyNA==.html
15分钟新版本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https://v.qq.com/x/page/q3204kzfxmr.html
15分钟新版本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https://v.qq.com/x/page/q3204kzfxmr.html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5分钟新版本)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2NjY2NDMyOA==.html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5分钟新版本)https://tv.sohu.com/v/dXMvMzI3ODYwOTgyLzIyMzk5MzQ5MC5zaHRtbA==.html
英模人物: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5分钟新版本)https://v.qq.com/x/page/v3204xpq9wh.html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5分钟新版本)https://v.qq.com/x/page/q3204kzfxmr.html
邹韬奋和张思德雷锋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5分钟新版本)https://v.qq.com/x/page/v3204rjusa5.html邹韬奋张思德
雷锋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怎样逐步成熟并写入党章
复制给好友:https://www.sohu.com/a/432471303_100199030点击网址或把网址复制到浏览器搜索栏,即可观看——————把网址复制到自己的微信聊天窗,发送给自己或朋友,点击网址也可以打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