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永安论坛 >> 都市焦点 >> 我爱永安 >> 主题讨论
  返回列表

读永安万历县志

楼主:张水藩  发起:2019/6/16 7:02:00  更新:2024/3/21 16:57:00  人气:498175  帖数:108
81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1/1 12:41:21 - 只看TA

卷九艺文志题咏

读永安万历县志(卷九艺文志  题 咏)

古人对诗词是吟唱的,所谓吟诗唱词,而不是写的,写只是吟唱过后的记录。七步成诗,就是很好的证明,走着走着,一首诗就吟出来。所以现在也不读白,因为读白会破坏诗词的韵律美,也没有办法达到诗的意境。那么怎么办呢,吟唱吧,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些比较生僻的字词,做些注解,省得读者再去翻字典。

今天把这部分发,《永安万历县志》就算读完,读者有什么问题,还可以体。

 

     题 咏

 

游公佥宪按临永安县有感而作

昨自龙岩过永安,小民历历诉艰难。

山深岚障愁多病,地罕田庐恨少宽。

杼轴不胜豪横剑,桑麻莫御岁时寒。

兹行正是观风化,闻此能无愧素餐。

(附注:岚:山间的雾气)

宪副罗公按临永安县勉诸生作

暑雨初停溪涨落,乡村农务正纷纭。

挥镰麦垅收黄阵,跃马秧田蒔绿云。

彩燕巢成泥寂寂,水蚕茧熟柘欣欣。

风光流转不相待,希圣希贤可厌勤?

佥宪杨公按临永安县有感而作

观风远到永安城,灵雨连宵未得晴。

泽被花封桑柘盛,水流沟洫稻秧生。

隰原馌妇无愁叹,里巷见童有颂声。

莫讶随车春事足,雨岐举戴使君名。

(原文缺后两句,2004版编者按顺治《永安县志》补上。)

(附注:1、隰xí:新开垦的田2、饁yè妇:往田野送饭的妇女。)

 

     燕江十景

      知县(邑人) 林孜

         凤山凝翠

高冈硉兀留遗迹,胜地逶迤献瑞形。

传谷声音宣盛治,回峰羽翼舞虞庭。

梧桐蓁蓁千年碧,竹实森森四季青。

遥祝梵宫清玉珮,萧韶乐奏应和鸣。

灵鸟呈形瑞气钟,何年降影入巃嵸。

至今草木多佳润,翠竹苍梧不改容。

(附注:1、硉兀 lù wù :山石高耸。2、巃嵸lóng zōng:山势高峻。)

        燕水交流

昔曾遗卵生商室,续却分形落此江。

两派合来同羽振,中流分下肖尻降。

洲衔晓月梁悬垒,岸拍春涛泥坠缸。

四面诗坛连近地,千年胜概溢中邦。

不穿帘幕不将雏,只影飞飞落鉴湖。

化作清江载佳景,从今不慕辋川图。

(附注: 尻 kāo:1.屁股,脊骨的末端)

    三峰凤翥

森森玉笋峙平原,碍日凌风万古存。

瞻眺尽知称砥柱,跻攀端不让高崑。

神仙择胜曾频憩,灵鸟呈祥亦暂蹲。

自此人文钟秀气,不生嘉植降魁元。

两峰如髻一峰低,娲石当年炼未齐。

一自九苞翔仞后,人人相继蹑丹梯。

(附注:1、凤翥 fèng zhù,意谓凤凰高飞。2、崑kūn崑崙山名,现作“昆仑”。)

     九曲龙潜

已废,诗不载。

     东山朝旭

高原雄据邑城东,上有清轩曲磴通。

近市晨烟凝欲散,平林宿露淡还浓。

青皇专主长分绿,白翚微浮已射红。

日上海云同紫翠,楼台鼓角几千重。

郭中震位有名山,登眺那知近阓阛。

莫道地灵鸡叫早,金乌飞影到林间。

(附注:1、磴 dèng :石头台。2、阓阛huìhuán:街市。)

     西竺夕阳

已废,诗亦不载。

    莲崖秀峙

匪红匪白是青莲,凿削真形罩晓烟。

香案每临天上吏,翠屏常对洞中仙。

濂溪乐道称君子,李白豪吟费锦笺。

千载寂寥今有主,山房长望华峰巅。

太华分来一段奇,青天削出翠英姿。

乾坤许我频相倚,会有仙人来奕棋。

       石壁寒潭

奇石如屏天琢成,寒漪围绕玉华清。

渊澄彻底琉璃碧,壁立凌空帷幕撑。

苔藓不侵蜗篆古,蛟螭深伏鉴光平。

几回短棹吹横笛飒飒凉飚肃气生。

铁壁峨峨障水南,云根削落镜光涵。

婵娟倒浸深千尺,引得骊龙出九潭。

(2004版注:原版这吹字被墨汁沾了)       

长虹锁渡

遥讶雌雄垂螮蝀,近观结构有舆梁。

涛翻渡口双龙跃,日映江心万柱光。

步履不须扶醉病,登临真足任徜徉。

千年传诵济川绩,铁索空教贯巨航。

西北虹霓跨水涯,风烟楼阁倚云遮。

行人闯闯晴空上,渡口孤舟尽日斜。

(附注:讶 yà 惊奇,奇怪。2、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借指桥。比喻才气横溢)

       两塔撑天

南北摩云双玉简,晨昏对日两金戈。

香烟缥缈藤萝上,经卷封藏猿狖窠。

轮影平明侵碧汉,铎声清夜响鸣珂。

平原遥望应千尺,青鸟回翔不敢过。

双瞻玉笏插青霄,南北联云一样高。

只道去天才咫尺,晨昏执立敢辞劳?

 

 

   贡川八景

     慧照禅林

   都给事中(沙阳) 官荣

贡川名刹古丛林,楼阁玲珑仙界深。

禅榻昼分尘鞅少,法堂时听梵钟音。

黄昏翠竹供吟趣,绿水青山惬赏心。

自愧俗缘抛未得,那知长此共追寻。

   侍郎(将乐) 黄琛

丈室蒲团(注:据原版改围字为团字)绝点埃,神心已定俗心灰。

慧灯照影泥粘絮,止水涵空镜离台。

石砌雨晴苔藓合,小池风暖白莲开。

年来忝结东林社,策杖寻幽日几回。

(附注:蒲围,据原版改围字为团字,即蒲团。)

      佛阁临津

凌虚高瞰俯清溪,乘兴登临思欲迷。

满眼烟波堪入画,无边光景任标题。

水连山色秋光好,天外钟声月影低。

历览山川观玩处,浑如移步上天梯。

梵阁辉煌跨彩霓,嵯峨上与碧云齐。

平临一水诸天净,远带双峰众树低。

篆袅炉烟僧入定,窗涵风月客留题。

宦游爱此时登览,也似忘情过虎溪。

        双峰晴雪

        官 荣

六霙汗漫舞瑶空,晚霁双峰半未融。

危顶当阳清已液,阴崖著树白如冰(附注:据原版补冰字)。

剡溪不见乘舟客,灞岸应无策蹇翁。

自是三农欣击壤,预知来处必年丰。

(附注:1、霙yīng雪花、花瓣。2、白如□。据原版补冰字)

 

         五港春涛

正源浩浩涨溪来,石坎中分五港开。

溅沫当空翻瑞雪,怒涛终日吼狂雷。

行人只解津头望,画史那堪笔上猜。

借问滔滔向东去,年光流尽几时回?

       云起象峰

名峰如象绕溪滨,高处岧峣起白云。

磅礴树阴尝暗淡,霏澄潭影结氤氲。

浮空曾见楼台叠,行雨应教士庶欣。

嗟我久违亲舍远,几回瞻怅思纷然。

(附注:1、岧峣tiáo yáo ,山高峻貌。2、氤氲yīnyūn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

         雨飞龙水

曾闻一雨度晴岚,云是神龙出碧潭。

圣水至今飞未断,井田随处润均覃。

濯缨去垢因好洁,洗耳逃名靡不堪。

几欲投闲同俊彦,策筇历览也何惭。

(附注:1、洗耳逃名:宋 • 余靖有:“寄言洗耳翁,逃名真可尚。”句.2、策筇qióng:拄竹杖。)

       岩挂清泉

灵岩横绝卓危巅,中有清泉万丈悬。

触地喧流翻雪浪,引源分派荫桑田。

朝看爽气侵怀里,夜听寒声落枕边。

闻道禅师安息处,至今遗迹尚相传。

     峰环翠竹

列嶂环回耸碧岑,万竿修竹长森森。

月笼琐碎筛金影,风度琮琤戛玉音。

劲直不更桃李态,扶疏端守岁寒心。

好同晋代嵇康辈,遣兴于今共笑吟。

(附注:琮琤 cóng chēng象声词。)

榈山

栟榈一境群山宗,吾爱此地常从容。

乾坤秀气才一簇,璧玉削出十数峰。

翠嵂峭直耸秋汉,爽气晓刷烟霞浓。

巅顶灵岩停今古,偃蹇常有千年松。

心疑此非尘凡地,造化岂肯有凡庸。

有洞可游真仙子,有水定如蟠神龙。

奕棋弯弓与骤马,至今果有神仙踪。

溪光澄彻清无底,水声容蓄秋溶溶。

此间胜游不可穷,往往藏在幽僻中。

鬼神蔽获不敢露,似恐俗眼窥天工。

可惜此地今寂然,未遇昔日林门贤。

一亩可耕谷口田,一竿可钓山河渊。

天子不能使北面,王侯不敢齐其肩。

栖栖抱道岩石下,此人终为万人传。

桐庐若无严子陵,安得此名千万年!

  〔宋〕丞相 李纲

栟榈百里远沙溪,水□(查原版像是“水天”字)称为小武夷。

列岫笼烟红削玉,澄潭浸月碧生漪。

猿猱饮水联修臂,樛木连云拥老枝。

天下幽奇多僻壤,直疑造化恶人知。

(附注:水□:查原版像是“水天”字)

(邑人) 陈

名蓝依净境,风物倍精神。翠巇藏仙迹,寒潭绝世尘。

岭猿吟岁月,山鸟语留人。拟学栖真客,林泉老此身。

(邑人) 陈颜

栟榈古僧寺,松竹冷萧萧。山耸狮昂鼻,溪横龙转腰。

珠帘垂石壁,天柱插云霄。应是仙都府,疑为路匪遥。

榈山景

    降 仙 台

昔日神仙到此台,台前踪迹绝尘埃。

清风明月空遐想,妙节幢幡去不回。

    马 埒 [liè] 

高高峰顶坦然平,传说神仙走马行。

踪迹至今犹在目,人间无路问长生。

       烂 柯 石

对面神仙坐白云,当时事迹至今闻。

斧柯可惜空传朽,局内输赢犹未分。

      射 垛 峰

传说神仙事可疑,更将弧矢习威仪。

想因溪上崔嵬石,还见当年中的时。

    狮 子 峰

远瞰威仪若虎蹲,分明盘踞近祗园。

往来百兽徒惊慑,不测陶熔造化源。

     天 柱 峰

突兀巍然气象清,擎天因此得佳名。

游人若到高高处,宛若蓬莱顶上行。

     小 门 石

峭壁悬崖小径通,门前有路到真空。

游人顿觉尘嚣息,更在清风明月中。

     石 龟 岩

石块鲜鳞类甲虫,岩墟端的有遗踪。

方今四海干戈息,不用刳钻卜吉凶。

   养 素 庵

昔人养素已成丹,尚有灵龟在此间。

若问长生深到处,白云明月古来闲。

      接 仙 桥

限若横空类跨桥,个中有路透云霄。

上元阿母朝真去,腾踏苍龙意气骄。

       集 仙 岩

闻说仙踪集此岩,火铃风佩两骖骖。

不知座上当年事,较论仙经第几函。

       步 云 台

台前水碧风初定,台上云收雨乍晴。

行客舣舟台下宿,月明时有步虚声。

(附注:舣yǐ ,停船靠岸。)

     榈踏沙行词

山巘琅玕,溪横绿玉,樵歌声断渔歌续。石屏风隐读书岩,算只少武夷一曲。 贝叶伊蒲,黄花翠竹,老僧受用清闲福。任他二十四中书,止一觉黄梁梦熟。

(附注:1、巘yǎn,指大山上的小山。2、琅玕 lánggān 似玉的美石。3、贝叶: 古代印度人將佛經书写于贝叶上。4、伊蒲:即素食)

      黄 杨 岩

      邓 肃

石壁巉岩惊鬼划,异草幽花锁春色。

群山迤逦不能高,突兀独磨霄汉碧。

芒鞋千尺上崔嵬,手摘星辰脚底雷。

拨破烟云得洞户,醉眼恐是天门开。

入门嵯峨森碧玉,冷香吹面天香馥。

箕踞胡床挥麈尾,万指未充空洞腹。

我因避地访名山,扁舟夜渡沙溪寒。

辛勤博此一笑喜,大半犹在水云间。

猛将今无三角虎,狐狸昼号鳅鳝舞。

灵岩知有老龙潜,挽出人间作霖雨。

        游黄杨岩

         陈世卿

朔风夜号空,千隅几枝□。深山自春色,芳草不凋绿。

朋来得进游,招提藏翠麓。新酒赤如丹,竹萌肥胜肉。

一醉出门去,缺月挂修竹。归路沙溪浅,危桥溅寒玉。

夜过渭滨居,门庭应不俗。对座寂无言,泉声如击筑。

宗明更可人,相邀勤秉烛。开缄得捷音,豺狼俱面北。

回櫂(即棹字)今可矣,当心嗟未足。西去有奇岩,祥云覆华屋。

箕踞列千人,未克空洞腹。更约林宗俱,来伴白云宿。

(附注:回櫂,櫂即棹的繁体字)

   榈奇岩,甲于诸郡,主寺僧文易俾书一纸,揭之堂隅,以为诸君子引玉之媒云。-----林 孜

燕水之北贡川南,栟榈岩石环清潭。

亭亭芙蓉削千尺,苍然缥质云霄参。

前后左右如人立,各有芳名占称什。

日临水面耀金盘,月出潭心浮玉璧。

咫尺之外霹雳滩,龙门天堑舟人寒。

回看此境真图画,雁荡武夷堪并观。

自从开辟赋形色,流落人寰千万祀。

经更朝代至皇明,沧海桑田任迁革。

坤灵久秘寂若无,景泰之初河山图。

经营县治风气盛,人文勃勃名上都。

巨石捍门称北钥,一方镇定资华岳。

中有禅林古道场,名贤对峙席嘉号。

忝我称为地主人,因循岁月将六旬。

混挹丹青谬题品,鼓枻频过情已亲。

醉来击破铁如意,明月清风旧相契。

老僧复邀历中峰,羽化飘飘若遗世。

朗风玄圃居群仙,铿锵仙乐聆钧天。

笑迎示我瑶华句,属和愧答归来篇。

俚词不入仙人耳,镌刻徒为百世俟。

猿鹤蛟龙应护持,蜗涎苔藓无侵饵。

 

    大湖八景

        镜湖秋月

娟娟素魄半空悬,倒醮平湖一镜天。

光漾清波银练净,风生细浪玉花圆。

雁警霜冷栖寒渚,龙误珠吞起碧渊。

爽溢吟襟诗逸兴,宵中转影到帘前。

         屏嶂朝阳

巍然宝嶂自天开,咫尺应看近上台。

云敛层巅升旭日,雾开和气蔼春台。

重重采绚霞光烂,哕哕和鸣凤瑞来。

千古书屏青叠叠,品题争得谪仙才。

(附注: 哕哕 huì huì  有节奏的铃声。)

        桃源活水

寻幽远远入山隈,照面桃花隔岸开。

方朔昔年偷颗去,渔郎何代问津回。

一湾漱玉涵春色,两岸清流长翠苔。

试问源头在何处?洞门云下混将来。

(附注: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梅岭层峦

幽村村外拥层峦,梅岭如阶踞地蟠。

几树孤高凌顶上,数重青翠接云端。

烟枝带雪连云锁,王叶漫山和月寒。

人道江南春信早,岭头先得一枝看。

         擎天雨霁

雨过前峰作霁天,擎天霁色出层巅。

鸟飞海上金流彩,云乱风中白散绵。

高下林花分润色,轻盈堤柳軃晴烟。

我来意欲梯危磴,摘斗扪星霄汉边。

(附注: 軃 duǒ ,下垂。)

         高隐雪晴

茅屋青山隐者家,田园随分度年华。

回头又了三秋历,触目俄看六出花。

有客观梅研易象,何人仗节在龙沙。

朝晴喜出黄棉祅,冷暖林泉亦可夸。

         石洞寒泉

遨游石室觉心安,别是乾坤仔细看。

水自洞门流出冷,源通仙界本来宽。

奇岩怪石今犹古,甘露和风暑亦寒。

不羡浴沂归去咏,还来此地可盘桓。

         乔木郊墟

森森古木色苍苍,葆翠凌霄接大方。

远到郊原开锦障,近遮墟市送风凉。

中藏柱国真梁栋,内隐行商贩物场。

信是溯源唐宋远,湖山端的是名乡。

(附注:原版九卷艺文诗词到这首为止,九卷末尾出现期寿的内容)

 

 

   题拱极楼(二律)

   旧县令(姑苏榆溪) 徐勋

十里溪山百尺楼,玉栏干外俯清流。

雨馀江阔城如浸,波撼光摇地若浮。

柳暗画桥春色老,日沉西澨晚霞收。

滕王阁上谁人记,景物何如此处悠。

(附注:澨shì, 堤岸。)

城上高楼凌昊空,画檐虚敞碧云笼。

浊醪对景伤春暮,薄纩登高怯晚风。

锁渡石桥溪漠漠,排空山岭翠重重。

公馀到此销长日,北望思□餐也同。

题登云塔万玉轩(二律)

    旧县令(姑苏剑泉)郭仁

郭外烟霞一径通,倚岩飞阁翠微中。

香花细落诸天净,锡仗如来万劫空。

八月冰壶兼吏隐,千家土鼓庆年丰。

秋风忽漫凌双舄,廊庙江湖梦想同。

直议干明主,孤身窜八闽。岭欹云欲堕,山合昼常暝。

问俗淳漓异,观风喜戚并。何时坐飞鹢,濯足锦江萍。

     题高飞洗心亭

           剑 泉

羁栖金马客,憔悴白头吟。露泫江州泪,云流湘水心。

致玄谋似拙,官冷病犹禁。日暮春明路,秋风尘更深。

迎春日过永安,待赦先晚行遇雨(一律)

        (淮南龙岩) 卢泮

奉使驰驱过永安,一年佳节正开端。

皇恩雨露同时布,春色乾坤到处看。

问俗已知墟落静,官民还喜税徭宽。

漫言有脚阳和意,昨夜随车雨未干。


    永安县志·明万历本

              

    蕭時中永安縣志【萬厯間修】(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七)

82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1/23 12:00:55 - 只看TA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今天把这部分发,《永安万历县志》就算读完,读者有什么问题,还可以体。--------还是粗心大意了,对不起!这话应该是:今天把这部分发了,《永安万历县志》就算读完,读者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提出来讨论。
83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2/14 12:52:53 - 只看TA

转载tss《读书》

tss你好,今天登陆了你的主页,发现这族谱对后人《读书》的交代很有意思,把它转载在这里,让更多人欣赏,你不介意吧。

族谱《读书》断句:

士为四民之首,丕振家声于是乎。在其才者,天分既优,加以学问之功,自可上希乎贤哲;其不才者,资禀虽下,泽以诗书之气,亦可点化其愚顽。愿我族人,加意栽培,留心督课。文章特可华国,匪特宗族有光宠也。

84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3/8 11:29:54 - 只看TA

风水解读安贞堡

风水解读安贞堡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2-07-20 06:12:02)

转载▼

标签: 文化 风水 蜘蛛 鲁班尺 阳气分类: 风水思考


风水解读安贞堡

------安贞堡为什么没有蜘蛛

 

本文已在青海省文化厅主管、群文天地杂志社主办的《易刊》2012年第一期上发表。

 

安贞堡在福建省三明永安市,是清光绪年间,池占瑞父子耗费9万银元,八千担粮食,历时14年建成的。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安贞堡升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易经》是风水之源,风水解读就从易经开始吧。安贞堡的“安贞”在易经中出现三次,除了大家指出的《易·坤》:安贞吉。《彖》曰:“安贞之吉,应地无疆之外,还有《易经》讼卦的乾上坎下,九四不克讼,复命谕,安贞吉。“贞”字除了大家理解的“静而正”的意思外,还有“端方正直,坚硬、坚劲”,房玄龄的“严霜识贞木”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池老先生当年命名“安贞堡”时,想到更多的应该是“坚硬、坚劲”,因为只有坚不可摧才能“安”,他们建堡的目的就是“安”。 “安贞“作为地名首见于老北京元大都的安贞门,也就是在现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安贞门站附近。

安贞堡被人珍珍乐道的许多亮点中,有一点是“建堡一百多年,堡内的任何一个角角落落里,从来不结蛛网。”而且对这一现象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现在人们比较喜欢的解释是指向“堡内有两幅壁画,是当初建堡时画的。一幅是‘千蛛扫去’,画中一个仙童正拿扫帚拂去飘落的蜘蛛;一幅是‘万蝠招来’,画中仙童手挥芭蕉叶将蝙蝠收入一个巨大的葫芦中。”似乎是因为这一幅画里的仙童把‘千蛛扫去’了,所以没有了蜘蛛。

安贞堡的五福临门图     安贞堡的喜从天降图

实际上这是一幅被严重误读的画。《尔雅.释虫》中有注载:小蜘蛛长脚者呼为喜子。汉朝的《西京杂记》也有:“目润得酒食,火花得钱财,乾鹊噪行人至,蜘蛛集百事喜的说法。在唐时,人们多画蜘蛛于墙壁,称为壁钱,可助财运、官职。由于蜘蛛是以从上而下地坠落,故而被意为喜(喜子)从天降。因此一只悬丝垂荡的蜘蛛,蕴含着喜事临门的祝福,叫做“喜从天降”。 蝙蝠简称,因谐音,人们以蝠表示福气、福禄寿喜等祥瑞。民间绘画中画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安贞堡的五福临门图,也可以解读为“五福临户”,因为“葫”谐音“户”的缘故。至于把“喜从天降”理解为“千蛛扫去”,则是有些人不喜欢蜘蛛,所以就把儿童欢天喜地地拿起扫帚跳跃着去招引蜘蛛,理解为“扫去”,并且把这幅图和安贞堡没有蜘蛛联系的现象起来,作为没有蜘蛛的一个理由。

 

在全国各地这样没有蜘蛛的建筑物还有不少。像:江西省石城县木兰乡陈联村,一幢距今有500多年历史的99间围屋,虽已颓败不堪,杂草丛生,但却丝毫未见有蜘蛛网;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灵山山岙的保国寺大雄宝殿有虫不蛀,鸟不栖,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的奇特现象;安徽省绩溪坑口村胡氏的龙川宗祠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云南昆明市宜良县县城内法明寺,殿内没有苍蝇蚊虫,更无蜘蛛布网;云南最大的孔庙-建水孔庙,大成殿内洁净,无蚊蝇飞鸣,无蜘蛛结网;浙江省嵊州风水塔---天章塔,塔内无蜘蛛结网;湖南永兴县高亭乡境内板梁刘氏祠堂,古厅里数百年来从不结蜘蛛网;四川省平武县境内的报恩寺,500多年来,寺内不结一个蛛网。如果认真去全国各地找,还会找到更多这样的地方。

各个地方对没有蜘蛛这种现象,都企图做出自己的解释,归纳起来大体有这么几点:1、特殊建筑材料,如香樟、楠木等建材的芳香驱逐蜘蛛;2、“天敌”蝙蝠灭杀蜘蛛;3、符图作用,如安贞堡的“千蛛扫去”;4、空气对流形成回旋风。可是这些理由并不是都站得住脚:1、据《中国重要木(竹)材的化学成分》等文献记载,楠木的主要成分是灰分和水,即使将楠木曝晒或用冷、热水浸泡,均无法分析出任何可以杀灭蜘蛛等昆虫的化学成分,因而特殊建材理由不成立;2、通过观察,并不是所有有蝙蝠的地方都没有蜘蛛,“专家们也证实:蝙蝠是不吃蜘蛛的”;3、安贞堡“千蛛扫去”的图,本身就是一个误读,当然不能成为没有蜘蛛一个理由。4、并不是所有没有蜘蛛的地方都有回旋风。最后也有归因于风水的作用,则皆语焉不详,所以至今没有看到一个比较具体的能让人接受的说法。

那么风水是否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呢?风水是讲究“气”的,气分阴阳。阴气在物理现象上表现为幽暗、潮湿、安静、止息,色彩冷清阴森;阳气在物理现象上表现为明亮、干燥、热闹、活动,色彩明丽堂皇。风水讲究阴阳协调均衡,偏阴偏阳都不符合风水的要求,阴阳走了极端就变成煞气。动植物对气的感受非常灵敏,因此在阴阳气不均衡的地方,植物长不好,动物不去栖息。像安贞堡等这些没有蜘蛛的地方一般来说,属于阴阳不是很平衡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采光比较好,空气流通,相对干燥,色彩明丽的特点。用风水的话来说,就是像安贞堡这些地方的风水阳气比较旺,使得蜘蛛不敢来这个地方栖息。实际上在安贞堡的一些比较阴暗的水沟口,还是可以找到个把小蜘蛛的,这现象正好反证了安贞堡阳气旺的风水理论是可以成立的:阴暗的水沟口阴气冲淡安贞堡的阳气,出现阴阳相对比较平衡的场,所以小蜘蛛才敢于在那个地方栖息。风水中阳气比较旺的地方作为宗祠、寺庙还是不错的,因为神佛不怕煞气,有煞气他们反而更灵。

安贞堡很注意数的应用。《三五历书》说数始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汉朝张晏说:阳数一三五七九,九,数之极也。三国曹丕在《九日与锺繇书》也认为:九为阳数,而日月竝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所以安贞堡内的石阶分别是三、五、七、九级,不敢超越“九”这个极数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故以自谨待之;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安贞堡上楼的楼梯有九个,每个楼梯二十七级,前楼二楼回廊的窗棂条为十八根,它们都是的倍数。安贞堡建筑很喜欢用阳数,这是不是也是造成它的阳气比较旺的一个原因呢?值得思考和验证。

风水操作中,放水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不要说众多流派各有不同的放水规则,就是一个流派也是欲放不能,不放不行。在风水中“水”是作为“财富”来看待,因此护水即护财,拦水即拦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雨水是要让它流走的,不让水有一路出,是会水漫金山成灾害的。在这二难选择中,安贞堡的风水先生想到了用铁铸的,横行霸道的螃蟹来守天井下水道出水口。这真是个绝妙的高招。虚拟的财富用虚拟的横行霸道 来阻拦,实在的水则从实在的铁铸螃蟹的滤水口流出,这样做,起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安贞堡平面呈外圆内方之形状,遵循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宇宙观。安贞堡用一个马蹄形的半圆围屋,包住四合院,然后用一个过水廊把两者连接起来。这在风水上叫“过气”,即让风水的龙气从围屋通过过水廊到达四合院主屋。围护墙前东西两端各有一处以四十五度向外伸出的方形碉楼,对土堡大门呈合抱形势,这在现实中有利于对土堡周围区域的防卫作用。在风水上这两座坐落在大宅左右的堡垒叫青龙白虎,是主宅的左右手,同样起着护卫住宅的作用,当然这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理上的。

安贞堡的下水道内养了多只乌龟,利用它在沟中爬行,以疏通水道,防止淤塞,这至今还起着作用。养乌龟除了疏通水道的作用之外,实际上也有风水玄机在里面,就看你会不会读。《礼统》曾这样评说龟的: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黝锦,运转应小时。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礼记·礼运》也说:龟兆吉凶,所谓兆吉凶,就是《礼记·曲礼上》说的: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孙颖达解释说:玄武,龟也。 玄武为吉祥的瑞物,具有压胜辟邪的作用。所以《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就是希望龟能发挥压胜辟邪的作用,保佑神气不足的老人平安。在宅中下水道养龟,也同样能起到“压胜辟邪”的作用。

安贞堡厨房烟囱顶上,有鱼龙状的通烟孔,既是为了美观,又能改变出烟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风水认为在建筑物的屋脊烟囱上装饰鱼龙吻,可避火灾,驱魑魅。它们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排烟工具,而是代表时代特征和浓郁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载体。比如将烟囱建成楼阁状兼有风水楼赐福降喜的用意;将鱼龙兽形烟囱置于房顶,鱼龙驱水克火,有驱魔避邪,消除火灾的意味。

“主楼第一层厅内五架梁上,横放着一根长木条,据说这木条是建木楼时木工师傅使用的木尺,在木楼临竣工时无法取下来被留置于梁上,因为它的长度超过了任何厅梁之间的宽度。”这把木尺似乎是木工师傅的无心之作,实际上又是主人的有心之为。木工师傅用的是鲁班尺,鲁班尺在风水上是有辟邪作用的。作为木工无意把鲁班尺忘在梁上,因取不下来把它放弃了;作为主人完全可以把木工放弃的鲁班尺截短取下来,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说明他懂得鲁班尺的风水作用,故意把尺留在五架梁上。

有人说安贞堡座落在卧牛形的地势上,“安贞堡周边环境的设计均针对卧牛形的修整和利用。堡前大坪象征草坪,牛醒若无草吃则不发达。坪前设池一为饮牛”。这是一个附会之说,屋堡前有一个埕做明堂,一个池子畜水聚财,这是一般的建宅的常规。如果真有把埕当草坪牧牛的风水用意的话,则埕就不会铺上厚厚一层三合土,而造成寸草不生,岂不把牛饿坏。

从安贞堡的布局看,风水先生主要是采用八宅风水理论在指导施工。各家风水各有其特点,无可非议。但是安贞堡的前朝后靠,和周围的山,显得不尽协调。后山和周围其他几座山比较起来稍显矮小,在风水上来说主山矮小就难于统领周围群山,难免有奴欺主之象。以及以14口人居住360间房子,也犯了风水“人少屋多”之忌。这些也算是安贞堡风水中的美中不足吧。

可以解读的东西有很多,有些已经解说的很明白,像昌字天井;有些太专业,也就没有必要多说。


这篇文章是11年去游览安贞堡回来写的,在《易刊》上发表,又再博客上发表。携程在介绍安贞堡时,介绍了这篇文章,在安贞堡的家乡永安最大的网站上,找不到这篇文章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发。


85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4/18 11:00:08 - 只看TA

永安历史上的天外来客

永安历史上的天外来客


张水藩


在《新修永安县志》卷之十《稽古.祥异》(第241页)里记载:“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八月十三日午时,益口畲村土地亭有数樵牧坐,见空中坠一物,有声,形如小狗,角、尾、鳞、爪悉具,滚地立成一窟,中有黄泥水,三日水清,莫测其底。”这不是天外来客吗?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第一次天外来客:来客时间:“顺治十三(公元1656)年八月十三日午时。”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太阳当空的中午。地点:“益口畲村土地亭”,益口在现在的永安市燕北街道,在永安城关东北边,直线距离城关大约5、6公里,确有这个地方。事件见证人:“数樵牧”,几个砍柴、放牛的人,这不是孤证,不可能几个人同时撒谎。来客形状:“空中坠一物,有声,形如小狗,角、尾、鳞、爪悉具。”这里的“有声”不是传说中的鬼神,无声无息的;但是来客是个高速下落的坠体,却能够看得这么清楚,有点奇怪。“滚地立成一窟,中有黄泥水,三日水清,莫测其底。”不能放过“滚地”二字,是旋转着钻地的,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没有学过物理,如果不是真的是“滚地”的样子,他们是不懂得把慌撒得这么科学的。而且一百多年前,清朝内阁中书郭柏苍(1815~1890年)与徐见美到游时,还“见旧土地亭前一窟,水深不测。”因此这一次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后来在《永安县续志》卷之十《祥异志》,也发现了一条天外来客资料。


第二次记载在《永安县续志》第434页,该志修于清道光十四(公元1834)年。书里记道:“乾隆五十五(公元1790)年庚戍三月二十二日,治南桂溪半岭乡,将晚,大雷雨,忽有物形如地龙,大如木桶,长可丈余,突穿邢贵长屋左田,钻入一穴,深不可测。只见下水如滚汤热,俄而山下田边黄泥水流出,二日乃止。”


这次记叙也很详细:事发时间是公元1790年,距今222年前的阴历三月二十二日傍晚。事发地点:城南桂溪半岭乡邢贵长房子左边的田里。桂溪,1、是现在永安城关南溪的一条支流,在桂口(内桂)交汇;2、永安城关的东南边上坪乡的一个村庄,直线距城关约20几公里。半岭乡是否就是现在的半岭仔,待考证。这次天外来客的形状和前次不一样,它“大如木桶,长可丈余”,像不像小型卫星,那个时代地球上可还没有这个东西。这次人们还注意到穴里“下水如滚汤热”,而且“俄而山下田边黄泥水流出,”从山上的田穿透到山下,穿得真不浅啊!如果不是事实,那个时候的人可能还没有这个想象能力。这件事出在村子边,见的人一定多,作假也难。


这两个来客应该不是来自地球,因为那个时代地球上还没有导弹,地球上榴弹炮虽然有了,但中国当时还没有,就有也不可能打到边远闭塞的山区。它们也不可能是流星陨石,因为陨石砸落,地面土石会溅起,从而出现一个开口大坑。而这两个来客都像有人操纵的穿透导弹一样,“滚”或者“穿”地而入,只留下一个不大的窟窿。那么,这两个天外来客难道是外星人送来的探测器,仅仅因为担心地球人的破坏而深沉地下,却不敢像地球人考察月亮一样把探测器公开设在露天吗?


天晓得。


但愿有更多有兴趣的人,能深入考察研究一番,揭开这个谜团,这里算是抛砖引玉吧。


前几年和我妻子李清华到益口实地探访了一番,土地亭还在。就一般常见的土地亭子,应该经常有人翻新,并不会破烂。土地亭前不远有小溪,溪边的水池里有一口井。井砌得很高,但没有看到有水流出。询问当地人才知道这就是天星泉,以前常年泉涌不竭。泉水清甜可口,大家都喜欢到这里取水酿酒。酿出来的老酒,清香可口泌人心脾。可是前好几年,村里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用砖头把泉眼围起来,砌起一口井,清泉就不涌了。究竟是井砌太高,泉水涌不上来,还是把泉眼堵塞了,或者其他原因,好像都没有人再探究,就任由这样闲置着,实在可惜。希望有关部门能把它开发起来,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资源的景点,为什么不开发利用呢?可惜啊!




86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6/21 20:20:56 - 只看TA

泉水不喷可能和下游水坝有关

泉水不喷可能和下游水坝有关,水坝把水位提高,原来泉水压力不够,就没有办法喷涌了。这仅是推测,需要对喷涌停止的历史做调查,才能做结论。
87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8/31 20:12:55 - 只看TA

永安南北塔

                       永安南北塔 

                          张水藩 

       塔起源於印度,是古印度時期國王的一种下有基座的半圓形复缽式墓地,梵文叫"stupa",直译“窣堵波”。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弟子也以这种 "stupa" 來供奉他的舍利子,后来加了四根柱子,在其间刻有佛像,供僧侣绕行其周,顶礼膜拜,称为“支提窟”。

        这些东西和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并和中国的楼台亭阁等建筑形式结合,也就产生中国特色的塔。塔的形状也从圆形发展为多角形,而以六角、八角为主;层级也从一层进到多层,以七层、九层居多。同时塔也由坟墓,变成了风水道具和人文景观。塔一旦作为风水道具,就失去它的独立性,它讲究的是围绕主体摆放在什么位置,而不是塔自身的朝向了。永安市的南北塔,就是以风水道具和人文景观面目出现的。 

        永安市南北塔始建于什么时候,现有几种说法:一为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创县时说;一为南塔明弘治18年(150 4年),北塔明嘉靖元年(1521年)说;一为南北塔均为弘治18年(150 4年)说。考诸清雍正《新修永安县志·塔》,参与第一次永安县志编纂的永安举人萧时中,在明万历年己丑间重建南塔的记中说:“邑肇创······不数十年生齿繁殖······建南、北二塔,以壮观视。”还说:“自嘉靖以来,寇讧四起,桥塔相继漂毁。”这就是说永安市南北塔是在创县后,没有几十年的时候建的,嘉靖时已经毁了,因此还是《永安市志》认为南北塔均为弘治18年(1504年)所建为的。永安南北塔的设计者应该是“指划”永安城“建邑立学,筑城开市”的风水师邓华山,因为南北塔和整个永安城有非常完整的风水联系。邓华山规划永安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奖励:“宪司给贴,永免子孙差徭,历今(雍正时)不替”。 

      永安南塔和北塔的景观作用类似,而风水道具作用则很不一样。南塔又叫登云塔,名字有“直登云梯朝天阙”的含义,充分表现了永安人渴望多出人才的祈求。登云塔主要的风水作用是旺文运出人才,所以它的位置就要围绕着培养人才的永安最高学府----儒学,来布局。风水上认为“凡都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永安人就是根据这个说法来建塔的,塔的位置刚好处于儒学南方的一座小山上。萧时中重建南塔记里有这样记载的:邑侯王公(廷绣)“爰进父老耆旧议兴作之次,佥谓南塔逵市,举目共见,且峙学宫。东南隅文风所系,造宜先。”永安人把这个事关文风的塔,看得比影响日常生活的桥还重要。其实永安的巽位有一座文笔山,但因为离城太远作用不大,所以才在离儒学一里多远的地方再建高塔。

      永安北塔也叫凌霄塔,意其雄伟高大,直耸云霄。北塔的风水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镇锁永安水口,一个是作县衙门后靠屏障,所以特别需要雄伟高大。永安城关在福建山区算比较宽阔平坦的,水也来得很大,闽江主干流燕江从城关边上流过。遗憾的是水从西北来,就往东北去,对江之南的城关缺乏环抱。作为“指划”永安“建邑立学,筑城开市”的风水师邓华山,当然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这个稍微有点弯环的水口“砥石”上设计一座塔,让塔来帮助镇住永安水口,拦住财神。同时凌霄塔刚好落在县府的后方,坐北朝南的永安县衙后背正缺乏一座秀气的靠山,所以凌霄塔也还担负着县衙屏障的作用。明万历年丁酉间萧时中在重建北塔的记中,也是这样认为的:“北者,当三水之交,关锁镇重,为邑治屏障。”凌霄塔就这样为永安人承担起了:追求富足和祈求平安的重任。

      永安南北塔现在都是七层,但历史上北塔是九层的,万历重建时还是九层。什么时候改七层的,有待考证。从风水来说希望所建的塔实体很高,因为塔越高越能发挥风水的作用。在实体做不到希望的高度时,也就希望虚势很高。七和九都是火数,火有炎上的特点,满足了虚拟的高度,所以最适合作为建塔的层数。

      塔的形状南北塔有点不一样,南塔是八角形,也就是八卦形。八卦包含天地万物,当然无比稳固,也有镇压妖邪的作用,古塔妖邪的传说很多。在缺乏避雷手段的古代,高层建筑的塔经常遭雷击,是很正常的。但以前的人不懂这些,而把这现象,理解为塔里有妖邪,才遭雷击。基于这种思维,建塔时考虑镇邪就很重要了。北塔现在为六角形,而这个六角形我怀疑是万历重建时改的。萧时中在重建北塔的记中写道:“为高,照旧制九级;为广,则拓开六面”。这样看来北塔原本可能和南塔一样是八面的,改建时“拓开六面”了。六角形的义蕴也很好,“六合”本身有四面八方的含义。中国地支有“六合”的规律,十二地支联合一体,当然是很稳固的。除这之外,是否建县以来经济文化发展,受佛教文化“六和敬”的影响而改,也是可能的。虽然第一任规划建塔的邓华山和万历改建塔的规画师邓积培可能是子弟关系,但是后者可能希望有自己的特色。

      在历史上,永安人对南北塔的风水作用是相当认可的。在萧时中的《重建北塔》的记里有:“吾邑二塔极有关系,今相继毁后,数见不利”,可见一斑。现在永安南北塔在的高楼大厦面前已经成了小弟弟了,而且建塔的坐标---文化教育中心和政府行政中心,也都已搬迁,显然风水的效应已经很有限了。但是拦住水口,对永安好像是有点意义。近代来永安的发展,和拦水口有关。1956年火车路的大桥在永安下游跨河而过,做了永安很好的水口,永安就迎来一波辉煌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几条公路穿越,几座高架桥在上下游通过,永安更是日新月异。当然这里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风水通常这样联系。 

      永安南北塔在上世纪80年代年先后进行修建,它留住了景观,留住了文化,也留住了永安人的沧桑岁月。

88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10/30 12:21:54 - 只看TA

读永安万历县志(卷九艺文志苏近斋先生去思碑)

这是漏发的一篇文章,现在给于补上。粗心了,对不起!

原文:         苏近斋先生去思碑

御史(邑人) 林腾蛟撰

番禺先生既即师席,鸣鼓进诸生。诸生鹄立鹜趋,肃雍屏息,以听先生。乃先生揖其寮胥,命曰:“吾侪所为来者,所以为诸生则耶!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言具在我也。夫窳范无良器,树袤表者寡直影。继今若其左右予,无宁使予废则于诸生也夫!”其寮应之曰:“诺。”又曰:“吾与若,弟兄也;诸生,吾子弟也。”日阋于墙,而率子弟以孝悌,是以枭巢畜凰也,庸可几耶?继今其监于前车,蠲忿饰下,明义远利而和衷是务,图以及于诸生,岂不可耶?”其寮又应之曰:“诺。”于是诸生跽而前曰:“先生何以教予二三子也?”先生愀然,正襟起而曰:“吾何以教二三子也!自讼之匪遑,其敢以颊舌先二三子?吾抗颜是席,方日兢兢焉。而使二三子谓予疑也哉?”诸生曰:“不敢,愿先生有以诏之。”先生曰:“居,吾语汝:金之冶也,化则器,否则顽;驹之伏辕也,驯则骕,否则驽;矿之就熯也,融则金,否则砾;敌之对垒也,克则王,否则虏。二三子之志愿何如耶?其将而器、而骕、而金、而王乎?抑其顽、其驽、其砾、其虏也?”于是诸生悚然汗洽,頳然色变,复跽而前曰:“二三子虽不敏,安能顽、驽之甘,而砾、虏之屑也!惟先生悯之,而有大造于二三子也。”先生曰:“生之至愿诚审乎,则为之而已矣。夫质贵化,气贵驯,习贵融,己贵克。故君子砭矜、箴暴、销鄙、祛吝,旦夕凛凛若大敌之我乘也,惟惧其弗克。故身外之治忽,弗聪涉焉;户外之臧否,弗齿涉焉;狱颂(附注:狱颂疑为狱讼)之庭,弗武涉焉。何则?利刃必衣甲以蓄锐也,淑媛不窥户以全美也。谷也而水走之,霤也而光入之,以受益也。二三子毋亦是务乎?”诸生曰:“唯唯。先生幸惠教予诸生,诸生不敏,敢不夙夜如教!”

然先生益务检饬蹈迪,严取予,时时遇诸生,辄以此推言之甚。具居一年,寮寀式和,习士烝烝改观矣。无何,以艰归番禺,乃诸生思之不置。又一年,相与伐石为碑,树之学宫。摭其行实,请予书之。先生名黎庶,别号近斋。

柱史氏曰:“永有学殆百年,而师何其寥寥也!”乃近斋先生藉藉颂慕,则临海萧先生松及。先生云,萧先生善《三礼》、《家言》,尝上书阙下,请《三礼》并置博士,不报。为教龂龂焉,激昂流俗,皭然不滓。是时,学生无学戴氏礼者,有之,自萧先生始。乃先生则弘奖兼容,然咸得士心。语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岂不信哉!

(附注:1、狱颂之庭,狱颂疑为狱讼。2、则临海萧先生松及。先生云,改断句标点为:则临海萧先生松及先生云。)

张水藩读文:                苏近斋先生去思碑

         御史(邑人) 林腾蛟撰

番禺先生已经就位师席,鸣鼓催进诸儒生。诸儒生像天鹅一样站立像鸭子一样赶着去,庄严雍容注意力集中,以听先生讲课。于是先生向他的助手们作个揖,就命令道:“我们所来为的是用来为诸多儒学生做榜样的呢!《诗经》说:‘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说的都是在我们。粗劣模子是铸不出好的器材,长的树梢少有直影。今后如果让他们左右我,不如让我在诸多儒学生前废了这榜样!”他的寮属回答他说:“好。”又说:“我和你们,是弟兄;而诸儒生,是我的子弟。兄弟天天在家里争吵,而要率子弟以行孝悌,这不是用枭鸟的巢来畜养凤凰,平庸低俗不就差不多了吗?从今以后监于前车之鉴,消除忿怒专心培育在下的子弟,明确义之所在远离金钱之利,而和睦同心作为最重要任务,谋求怎么对诸儒生有利,难道不好吗?”他的寮属又回答说:“好。”

于是诸儒生跽着向前说:“先生有什么要教导我们这些学生的呢?”先生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整理好衣服站起来说:“我用什么教你们这些学生啊!我自责都来不及了,那还敢以口舌言语走在你们前面?我面对这个席位,天天正在惶恐不安。而让你们这些学生认为我可疑的吗?”诸儒生说:“不敢有这想法,希望先生有东西以开导我们。”先生说:“坐,我说给你们听:金属的冶炼,熔化了就能铸成器材,否则就是顽铁一块;马驹去拉车,训练过就成为良马,否则就是劣马;矿石放到炉里烘烤,熔化就是金,否则就是砾石;和敌人的对垒,战胜他你就是王,否则就成俘虏。你们这些学生的志愿是要怎么样呢?其结果将是成器材、成骕马、成金、成王呢?还是成为那些顽铁、那些驽马、那些砾石、那些俘虏呢?”于是诸儒生吓得背上出汗,羞愧到脸都变红了,再跪下而向前说:“我们这些学生虽然不灵活,怎么能甘心成顽铁、驽马,而认为值得做砾石、俘虏呢!惟有请先生可怜我们一下,而施大恩德于我们这些学生了。”先生说:“儒生们的最大的愿望确实仔细考虑过了吗?如果是就这样做就是了。生理贵在起变化,心理贵在训练,习惯贵在和谐,自己贵在能克制。所以君子规劝自尊自大、劝诫暴躁脾气、去掉见识浅薄,行为低下、去除过分小气,日夜恐惧就像大敌随时趁机向我进攻一样,只怕自己不能战胜。所以身外的治理与忽怠,不聪明去涉及;户外的是非褒贬,不要谈论涉及;争罪争财(附注:颂疑为讼)的庭院,半步也不要去涉及。为什么呢?锋利的刀必定要用衣甲加以保护它的锋锐,闲雅贞静的女子不去看门外以保全她的完美。是山谷水就会在那流动,是屋宇光线就会射入里面,因为能受益啊。你们诸生不也是要这样做吗?”诸儒生们说:“是,是。先生有幸赐教我们诸儒生,我们诸生虽不聪明,怎么敢不像先生所教的那样日夜去做呢!”

然而先生更加追求自我约束和实践,严格收受和给予,时时遇到诸儒生,总是以此推断论说之甚。一起居住一年,官舍气氛和好,学士面貌呈现兴盛改观。没有多久,先生因为父母过世回番禺了,于是诸儒生思念先生的情绪没有地方安置。又过了一年,诸儒生一起采石为碑,把它树立在学校。到扩展其实际行动时,请我写一些。先生名叫黎庶,别号近斋。

柱下史氏说:“永安有学校几乎百年了,而好的老师怎么那样寥寥无几!”于是近斋先生显着盛大备受称颂仰慕,那么只有临海萧先生松和近斋先生了。萧先生擅长《三礼》、《家言》,曾经上书朝廷,请求实行《三礼》并设置博士,得不到答复。他教书和悦而能尽言,振奋流俗,洁净纯白没有被污染。当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戴氏礼节,是从萧先生开始学习的。这个先生就是大力劝勉兼容并蓄,然而却赢得全部士子的人心。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怎么不是确实是这样呢!

(附注:1、狱颂之庭,狱颂疑为狱讼。2、则临海萧先生松及。先生云,改断句标点为:则临海萧先生松及先生云。)

读后:读永安万历县志(卷九艺文志  苏近斋先生去思碑)

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庞尚鹏,在嘉靖三十六出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和在永安当教谕的与苏近斋叙旧,并作《与苏近斋年兄对榻话旧》二首

一、澹澹秋光似宦情,浊醪深酌道平生。归来梦断长安路,犹记当年听鹿鸣。

二、月上东亭水接天,春风吹送钓鱼船。长公曾是西湖主,愿借苏堤柳下眠。

眉山寺眉山寺位于广东番禺市桥镇黄编村,又称“眉山圣地”。始建于明代的正德元年(150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大文豪苏东坡后裔、福建永安教谕苏近斋所建。苏近斋为纪念先祖,便用苏东坡的籍贯“眉山”作为寺名,命名“眉山寺”

89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0/12/21 19:22:18 - 只看TA

永安人还是喜欢读书的

点击数已经快破二十三万了。
90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1/4/10 18:56:16 - 只看TA

28万次了

28万次了,把它顶起来
91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1/10/18 20:28:10 - 只看TA

快被淹没了,把它顶起来

快被淹没了,把它顶起来 [拳头] 
92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2/7/17 16:45:28 - 只看TA

清流第一个进士赖绂及其后人


赖绂的墓志铭


赖绂生于北宋元祐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甲戌),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乙卯),41岁考中进士,逝世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丙子),享年六十二岁。赖绂实际是清流的第一个进士,清流县志上在他之前虽有记载伍正己、伍祐、伍泽之三个进士,但据《临汀志》记载,他们三个是住在宁化城关的人。只是他们的后人中有部分人移居清流,然后把祖宗也引进清流而已。实际上他们在世时并没有在清流生活过,所以严格来说他们并不能算是清流人,只是部分清流人的祖先。


《明溪民国志》在记载赖绂墓地时,附录了宋左从事郎司户参军,旰江人王垂所撰墓志铭。铭云:“公讳绂,字冕仲,姓赖氏,清流人。登汪应辰榜进士。初调梅州程乡尉。时地方多故,盗贼蜂起,公随宜招抚,境内悉平。秩满,以功循资为镇南军节度推官。户部侍郎李公视师江西,治尚清严,雅爱重公。率同列荐之,由是改京秩,知南剑州沙县。至则节用爱民,罢不急之征,以纾其力。漕司拟增民盐,公患其抑配,固不奉檄。部使者大怒,然卒不能罪其正直。因年劳转左议郎,签书清远军节度判官。阅半载,会疾,卒于官。在绍兴丙子年七月十日,享年六十有二。诸孤奉丧归,后三年已卯正月甲申,葬公于清流明溪之贵溪。公天资浑厚,文学议论皆平正,士大夫高其行,乡闾尤钦重之。归自程乡,闻明溪人俞某啸聚亡命,公亲至谕以祸福,皆感泣罢去。始公之居乡也,巨盗赖亚夫仇公之季父,手刃之。又欲贼其孙,公冒刃入贼营,以死请。贼义而释之,与之俱归。又为之抚养教诲,使之成人。公所为大率类此。曾大父初,大父玩,(改断句)隐弗仕。父靖,赠左通政郎。公凡再娶连氏、吴氏,子五人:长曰国器,早卒;次曰汝翼;三曰汝砺;四曰汝楫;五曰汝霖。皆业儒。一女,嫁里人连师孔。始吴氏夫人携其孤子女归公,公待之如己子。公死,其子夔服父丧以报德。后经纪其家者,皆夔也。垂来椽临汀,犹及登公门,且喜夔之贤而有文。于其问铭,铭曰:化行于乡,又推于官,君子之为。诚积乎内,斯感乎外,亦理之宜。德也贵也,寿止于斯。惟识公故,我志其墓,并以铭之。”


这个墓志铭是我所看到关于赖绂最具体、最详尽的记载,《临汀志》、以及几本《清流县志》的《赖绂传》都是这个墓志铭的简述本。赖绂墓志铭是宋朝王安石江西抚州老乡王垂所撰写。宋朝胡太初修,赵与沐纂的《临汀志·司户题名》里记载:“王垂绍兴二十五年到任,二十八年满替。”王垂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到汀州府任司户,绍兴二十八年任满离去。这一段时间赖绂从沙县知县到签书清远军节度判官,生病去世,以及他子女扶柩归乡,甚至包括赖绂的安葬,这些王垂都是见证者。王垂到过赖绂的家,自称“犹及登公门”,和赖绂有交集“惟识公故,我志其墓,并以铭之。”对赖绂的养子夔很有好感,“喜夔之贤而有文。”不管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王垂都能得到赖绂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这些记述是可靠的。


93楼

liuqy
注  册:2022-2-18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国家干部
发帖数:14/18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2/8/3 19:44:55 - 只看TA

 [强] 
94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2/10/19 21:42:06 - 只看TA

二、赖绂墓志铭读白

赖绂墓志铭读白

这么重要的资料,实在有必要用白话来读读:赖绂墓志铭说:“赖公名叫绂,字冕仲,姓赖,清流人。登汪应辰榜进士。起初调任梅州程乡县尉。当时程乡地方上处于多事之秋,盗贼像蜂群一样发起,赖绂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招安抚平,县境内全部都归于平静。任期满了以后,赖绂因为功劳和资历升为镇南军节度使掌书记、推勾狱讼之事的推官。户部侍郎李公适,督率军旅来到江西,他治理崇尚清廉严正,非常喜爱和看重赖绂,率领同僚一起推荐他。赖绂因此改任京官,到南剑州沙县当知县。到了沙县赖绂节省开支爱护百姓,暂缓不是急需的征调,以缓解百姓劳力的负担。漕运司准备增加老百姓食盐配额,赖绂怕他们强行摊派,坚决不执行他们的公文。部里的使者大发其火,然而终究不能拿他的正直办罪。赖绂因为任职的年数和劳绩转任左议郎,签书清远军节度判官。过了半年时间,碰上一场疾病,在任上逝世。时间在绍兴丙子年(1157年)七月十日,享年六十有二岁。几个孤儿戴丧回归故里,守孝三年在已卯年正月甲申日,葬赖公于清流明溪的贵溪(在今明溪城关东南十五里的大焦村三龙观后)。

赖绂天性淳朴老实,文学议论都公平正直,士大夫对他的品行评价很高,民间乡里特别钦佩敬重他。从程乡回来的时候,听到明溪人俞某和一些人互相招呼着聚集在一起当亡命之徒。赖绂亲自去以祸福开导他们,全都感动得哭泣散去。早年赖绂在家乡闲居时,大盗赖亚夫仇恨赖绂的叔父,亲手杀了他叔叔。又想要伤害他叔叔的孙子,赖绂冒着刀枪进入盗贼大营,以死相请。盗贼受感动于他的大义而释放了他的侄儿,让赖绂和他侄儿一起回家。赖绂又将侄儿抚养、教诲,使他长大成人。赖绂所作所为大概像这样。

赖绂曾祖父叫初,祖父叫玩,隐居不出来做官。父亲叫靖,追赠左通政郎。赖绂总共娶了两次,分别是连氏、吴氏。儿子有五个:长子叫国器,早年过世;次子叫汝翼;三子叫汝砺;四子叫汝楫;五子叫汝霖。都是从事儒学。一个女儿,嫁本乡人连师孔。开始的时候,吴氏夫人携带她的孤儿嫁给赖公,赖绂对待吴氏的儿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赖绂去世后,他的养子夔穿丧服行父丧礼节,以报答赖绂抚养的恩德。后来经纪照料赖家的,也都是夔。我王垂来汀州府做司户的时候,还来得及登赖绂公的家门,而且喜欢赖绂养子夔的贤明而又有文才。对于他想要的铭文,铭文这样写的:化行于乡,又推于官,君子之为。诚积乎内,斯感乎外,亦理之宜。德也贵也,寿止于斯。惟识公故,我志其墓,并以铭之。”

95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2/12/1 19:41:45 - 只看TA

赖绂是哪里人

 

王垂对赖绂事迹做了具体叙述,还对他的家世做了详细介绍,不再赘述。王垂对赖绂是哪里人的问题,很明确地说:“清流人。”《明溪民国志》说:“赖绂 字冕仲。邑归仁里东五里东坑人。”这个说法也得到清流赖绂后裔赖鸿基和他弟弟赖隆基遗稿《赖氏家族史谱》的认可:赖绂“原居福建清流明溪。”也和赖绂说服明溪人俞某事迹吻合,跟王垂的说法也不矛盾,因为当时明溪就清流乡下一个驿站。据《客家赖氏源流序》一文说“得公三子枢公,徙居福建汀州府清流县黄家地开基。”“清流县黄家地”现在是明溪临近将乐的一个小地方,赖绂是否是从这里发展而来,还待考查。

赖绂宋绍兴丙子年(1156)病逝,享年62岁,于此可推知赖绂生于公元1094年。公元1098年清流设县,赖绂考中秀才后,便要进城到清流县城关儒学就读。到绍兴五年,41岁的赖绂中进士,外出当官。古代考上秀才的平均年龄,一般是廿四岁。赖绂考上秀才时年龄已经不小,肯定要拖家带口住到清流城关继续读书;他的孩子们都“业儒”,也要在城关读书。考中举人、进士了更要在县城里建府邸,荣宗耀祖一番,清流第一个进士啊!赖绂是以清流籍的秀才参考,他中举人、进士,也是清流的荣耀,清流城关人也会欢迎赖绂的加入。因此赖绂原来是清流乡下归仁里东坑人,功成名就后就要到清流住了。至于赖绂那么多孩子有哪些跟在他身边,有哪些回明溪乡下谋生的,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96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3/2/2 6:44:06 - 只看TA

关于赖简一些问题的思考​

关于赖简一些问题的思考

墓志铭里说赖绂生了五个男孩,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养子。可是在这些名单里,却找不到《临汀志》里说的赖简。墓志铭从生写到死,赖绂的子女就这几个,不可能还有其他人。至于为什么没有赖简的名字?我看是古人比较相信名字对人生运程的影响,当一个人事业不顺时,往往会通过改名,来求得运势通顺。像明朝清流知县蒋育馨原来榜名茂才,号连城,年仅18(虚)岁就中举。但十上京城考进士均未中,后改名育馨,才考中进士并选为清流县知县。赖简是在赖绂过世52年(1208年)后才考中进士,父子中进士相隔73年,赖绂41岁中进士,可见赖简是在很大年纪才中进士的,因此改名很可能在累试不第的情况下改的。因为改名是在写墓志铭之后,所以在墓志铭的子女名单里就找不到赖简。

可《临汀志·进士题名》里却是这样记载:“嘉定元年戊辰郑自诚榜赖简字仲敬,长汀县人,绂之子。调赣州宁都县尉。”清流赖绂的儿子赖简却成了长汀人,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是从赖简来看。赖简能考上举人、进士,可见是个尖子生,因此被县儒学推荐上汀州府儒学的概率很高,也就是说赖简可能有在长汀读书的经历。在《临汀志·寺观》里有这么一段记载:“护国塔院 在州东。建隆间创木塔三级,建炎间烬于火。绍兴居士赖汝霖偕男尚志同募创砖塔,方一丈,四级。郡守张公昌到任,助俸一十万增成七级。”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赖绂的第五子赖汝霖有在长汀出现,时间在“绍兴17年”前,因为《临汀志·郡守题名》记载:“张昌绍兴十七年十月二日,以右朝奉大夫知,十九年十月十日满替。”郡守张昌是在这年十月二日到任的,到任之后才能帮助赖汝霖,把塔从四层加到七层。同时也可以知道当时赖简还是叫赖汝霖,还没有改名。赖汝霖的年龄大概20岁左右,这是因为他已经有儿子了;也不会太大,因为这个时候20岁,到1208年中进士,也就81岁了。以此可见赖简不仅在长汀读书,而且在长汀还比较活耀,有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另一方面与清流县的设置与撤销有关:清流在宋元符元年(1098年)设县,绍定元年(1228年),撤销县建置,到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才恢复设置清流县。《临汀志》于开庆元年(1259年)编撰出书,这期间清流县处于空档期,就是说当时汀州府没有清流县的存在。赖简也肯定不在人世了,由于赖简有在长汀读书活动的经历,因此有些人就把他记为长汀人了。这些应该是《临汀志·进士题名》里,把赖简误记成“长汀县人”的原因。

赖简有可能在长汀定居吗?不可能。他虽然中了进士,但官不大,一个县尉大概也就八品,在府城是排不上号的。而在本籍的县城清流,上街一般人都要给他让路的。古人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观念,所以赖简不会在长汀定居。事实上赖简的后人也基本上都在清流。

97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3/3/7 9:12:20 - 只看TA

赖绂后裔人物简介


赖绂、赖简在清流城关定居后,后裔出了不少人物。据清流城关《赖氏家族史谱》记载:四~七世已无可考。


八世祖:赖添贵公,明举人,曾任郑府长史等官。以举人任仁和教谕。有诸生逋官租及守粮者,不能偿,欲自缢。添贵出俸余,贷之。寻升郑府长史。穴土得金,言于官,一无所取。见《嘉靖清流志》


九世祖:赖世隆,明进士、翰林院编修,有才略。正统间,邓茂七作乱。疏请择智勇大臣征讨,陈山川险易,进兵方略,切中机宜。上嘉纳,命宁阳侯陈懋统帅征之。因命世隆为导,同军招抚延建。世隆先领千人,回汀擒贼首陈美如、蔡田等解赴军门。招集延、汀散亡十余万。后以事忤权家,前功竟掩,时论惜之。长于诗文著有《玉堂遗稿》,传于世。墓在城关坪背(见清流县志)。


九世祖:赖世传,明进士行人,八岁失怙,事母孝。英敏绝伦,才气如长虹,惜其夭卒。文章功业未底于成焉。墓在横口。


十世祖:赖希凯,字舜卿(世传子),以举人任瑞州府通判,墓在坊郭里下戈。吏部侍郎林文俊撰墓志铭。


从赖绂发展到现在已经廿十六世,因为居住在城关历经战乱,人口只有两百多人。



本文写作中得到明溪文史委主任廖康标,以及清流赖绂后裔赖敬规、赖敬瑜的支持,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作者张水藩


98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3/4/11 21:56:45 - 只看TA

所不知道的包地

                    张水藩

包地是清流县温蛟乡的一个自然村,距离清流县城120多华里,是清流边远的一个小村庄。据说包地人口最多时有300多户一千多人,当时见水就有田,现在人口也就200左右。

现在居民基本姓李,他们是永安李四七大郎在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午(937年)到包地永福桥吴十二郎家,入赘他家守寡媳妇陈氏转娘后,繁衍下来的后裔。然而这里却是几个进士,包括宋朝抗金名将李纲和清朝名相李光地等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祖居地;和李火德的祖父李氏七十四世祖李孟也有很“铁”的关系。


99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3/5/13 0:34:49 - 只看TA

包地和李纲的关系

包地和李纲的关系

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在1991年出版,由李鼎元主编的《李氏源流》一书是这样介绍李纲和清流包地的关系的:

     “七十世四七(大郎)公:三六公之子,生于唐昭宗天佑二(公元905)年八月十三日,晋高祖天福二(公元937)年到包地十三郎家三十三贅伊寡媳陳氏轉娘,卒于宋太祖乾德元(公元963)年五月廿四日,葬大撫大坪尾蟠龍形,生子曰敬榮、敬壽、敬德。

七十一世敬榮公:天福三年生,葬本鄉鲮鲤吐舌形,生子吴一郎。

    七十一世敬壽公:四七公之次子,住坑源包地、明溪蝦尾,生于天福五年,葬包塚,生子阿孝、阿章。

七十一世敬德公:四七公之三子,贅古沙縣岭後洞張五九郎家,生四子,奉侍五九郎夫妻香火,妻張氏四娘,葬箭竹窠。

七十二廿一阿章(夔)公:阿章字師和,經書一覽成誦,文不停缀,與楊時友善,登元豐進士,嘗為華亭縣尉,有政聲累官右文殿修撰,終龍圖閣待制,以子綱貴贈太師魏國公。    

七十三世綱公:宋邵武人,字伯紀,政和進士,靖嚴初為兵部侍郎,金人來侵,力主迎戰被謫,高宗即位,首召為相,修內治,整邊防,講軍政,力圖恢復,黃潛善等阻之,七十餘日而罷,卒諡忠定,綱負天下重望,以一身用舍為社稷人民安危。每宋使至燕山,必問李綱,趙鼎安否,其為遠人畏服如此,詩文雄深雅健,以喜談佛理為南宋諸儒所不道,有易傳內外篇,論論詳說,梁溪集。

七十四世孟公:封臨淮王,居江南徐州,生子珠。

七十五世珠公:際宋元兵亂,自隴西來汀州,娶吳氏,生五子:曰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

----摘自《李氏源流》第54-55页(参见附一、附二)

  我们来看看包地的族谱资料,是怎么介绍这位李氏七十世四七(大郎)公和他的后人的。

在包地村李氏族谱的资料中,四七(大郎)公是清流县包地村李氏的开山祖。四七大郎生于唐昭宗天佑二(公元905乙丑)年八月十三日,在年轻的时候和父亲三六公到大湖。在“辛卯(公元934)年,走移于汀州府清流陈村(在清流包地附近,民国清流县志地图标位于梧地、包地之间,实际准确位于梧地、包地、太山之间,现叫上水,已废村,原梧地大队长陈道寿的祖居地,旧址尚有屋基础石)教书”。晋高祖天福二(公元937)年甲午,已经三十三岁的四七大郎,到包地永福桥吴十二郎(《李氏源流》作十三郎)家,入赘他家守寡的媳妇陈氏转娘(陈氏转娘癸酉(公元913)年十一月初十日巳时生)。一段时间后,回大湖买了一片山,并把他的父亲接到包地,一起居住。期间四七郎的族叔李宝珠,与当地余姓发生纠纷,于后汉年间(公元948年)携六个儿子到清流包地来找四七郎避难。

四七郎和陈氏转娘共生三子,分别叫敬荣、敬寿、敬德。陈氏转娘享年四十九,辛酉(公元961)年四月初八日身故,葬大湖大坪头,酉山卯向。四七大郎寿年七十七(?公元982年),于宋太祖乾德元年(癸亥963年)五月廿一日(《李氏源流》作廿四)在包地去世,先葬包地,后来迁葬大湖。

七十一世四七大郎的大儿子李敬荣,生于天福三(公元938)年。到梧地去发展,生了个儿子叫吴一郎。后来李敬荣又到清流李家繁衍,至今已成大族。(去世后,有两个坟墓,在李家和梧地,梧地是衣冠冢)。

七十一世敬寿公,四七公之次子,生于天福五(公元940)年。有两个儿子,分别叫阿孝、阿辛(《李氏源流》作阿章)。敬寿公经常来往于清流包地和明溪虾尾两个儿子之间。去世后葬包地松林山(《李氏源流》写为墙林山,为包地方音)包冢虎形地,坟墓已被列为涉台文物,受到很好保护。

四七大郎的三儿子敬德公,入赘古沙县岭后洞(现在属永安市)张五九郎家,生四子。实际上敬德的后裔很多回归李氏,并且离开岭后洞四出发展,在争大湖四七郎公坟墓的官司中,湖头李氏自认敬德公后裔,参与打官司。

对李氏七十一世以前的记载,《李氏源流》和包地的族谱都一致。七十二世以后,就各有侧重。《李氏源流》主要记载了阿章(夔)公这一派系;而包地族谱则记载阿孝的后裔。同时在包地的族谱里阿章是写做“阿辛”,漏掉了一个日字,这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族谱被虫蛀掉导致的,还是怎么的。《李氏源流》里七十二世阿章什么时候搬到邵武的,因为包地族谱没有具体记载,所以也无法考证。但包地离邵武不太远,小路也就一两百里,历史上清流就曾经是邵武的辖地。

在包地流传着一个尽人皆知的古老传说:在包地有个小地名叫曾坑的小山坑,曾经有一家人,一位老人有九子十八孙。一天这个老人去水碓坊舂米,不小心被水碓撞死。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家族以后怎么样了,却像个迷一样没有人知道,曾坑现在还可以找到非常残旧的屋基。这些不知道和阿章有关系吗。

 总之,敬寿和阿章(辛)都是包地人,这是有确切记载的,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认可的事实,应该没有什么争议。

100楼

张水藩
注  册:2017-12-13
来  自:永安
性  别:男
职  业:退休
发帖数:3/179
级  别:
回复引用举报2023/5/27 8:07:28 - 只看TA

包地奇怪的现象和传奇的故事

包地奇怪的现象和传奇的故事

     公元1969年的清明前后,在福建省三明地区清流县温蛟公社包地生产队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包地人一般是在清明的前三天到后四天里种芋子,那天生产队放假,包地几十个男男女女的社员都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挖地种芋子。下午3、4点钟,大家在干活时突然听到阵阵吹拉弹奏的乐声。人们仔细辨认后,发现乐声是从2、3里外,敬寿(李纲的祖父李氏71代祖李敬寿,见台湾世界李氏宗亲会所编的《李氏源流》,也是包地人的祖宗)公墓地右侧边的小山坑里传来的。因为那里有一条小路通到外面开公路的工程队,所以大家都以为是那边燕江工程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村里演出,不太当回事。但老半天还不见人过来,好奇的年轻人赶过去想看个究竟。赶到山坑里乐声照传,却不见人的踪影,循声找去,乐声在另外一个角落传来,这样持续个把小时。据村里老人说这样的现象历史上也发生过,但已久远,已不知道是什么时代开始的。

     包地的老百姓把这一现象和历史上的一个木偶戏传说故事联系起来。

古代人们认为木偶戏能遣神驱鬼,所以他们在演出时就有一套特别的习惯作法。木偶戏的演出经常设在庙宇大院内,并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操作。演正剧前、后要演“请神”、“谢神”或“回神”戏。这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是在遣神驱鬼特殊活动的氛围下人们普遍的心理要求,也是木偶戏班主和活动的主人的共同需要。经过虔诚的祭拜,木偶戏“序幕”开演,天官在童子的陪伴下登场亮像,通过唱白表明演出活动的祈愿。戏台下鸣放鞭炮借以驱邪娱神,并进入正剧。第一场戏也是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演平顺吉祥的戏。整个演出结束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景“谢幕”,或叫 “谢神”、“送神”,也叫“回神”,场面同样庄严肃穆。天官再次登场,随即唱白,一是谢神,二是代表神作些美好许若。如果遇到意外情况,那就要另作处理。

      据说以前包地发生过一次请神后,木偶却吊不动的事。木偶戏班主即按规矩严肃地为木偶举行了一个葬礼。木偶就埋葬在包地松林山李纲的祖父李氏71代祖李敬寿坟墓右手边的小山坑里。也就是包地老百姓听到乐声传出的地方。  

      在这个现象发生后不久,我插队落户到包地生产队,许多社员津津乐道,给我作详细描述,所以我的印象也特深。我到现场一看,是个非常普通的小山坑,并没有可能产生共振的石头,还长满了各种阔叶树林。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对这一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返回列表

管理团队|广告发布|网站合作|申请链接|联系我们|网站地图|首页定制|网站风格|收藏论坛
(2003-2024)  © 福建·永安论坛 -- 热情智慧 文明自律  〔闽ICP备05006123号〕
论坛上的所有文章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永安之窗立场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意见、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