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视经济台:长征前夕中央苏区保卫战小陶战斗遗迹(上下合集)
【2011年7月5日、6日傍晚7时福建电视台7套经济频道播出了追寻红色历史的纪录片《红军的“第二武器”》,当晚11:20时重播;报道了在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和洪田镇发现大量红军标语的故事。根据节目预告7月6日傍晚7时福建电视台7套经济频道将播出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和小陶镇石峰村发现战壕的故事《探寻“长征前夕‘红色铁流交汇点’”》,当晚11:20时重播。
这个节目采访线索源于该节目林晓琼编导在互联网搜索中发现了永安阿管2006年采写并发布于互联网的《红军长征前夕 福建永安成为红色铁流交汇处 》一文后,于6月17日、18日和19日按图索骥来到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和洪田镇马洪村先后采访了见过红军的石峰村老人管灶龙、管辉彩和马洪村给红军带过路的老人廖宜淼,并在石峰村和马洪村拍摄了大量红军标语;同时到永安市党史研究室采访了该室主任张丽华、永安市志专业志编写人员赖茂功、永安党史研究室特邀研究员安孝义等。7月5日,永安阿管视频图文工作室将福建电视台7套经济频道播出的《红军的“第二武器”》节目及时跟踪翻录,并上传互联网。但由阿管手头上没有该节目的解说词,只好将2006年发布于互联网的《红军长征前夕 福建永安成为红色铁流交汇处》一文替代解说词一并上传,至少网友们查找起来比较方便。】
红军长征前夕,福建永安成为红色铁流交汇处(略有改动)
□管其乾
连日来,看红军标语、走红军路、过红军桥、穿红军服、吃红军餐成了永安城乡百姓的一段热门话题。
永安红军热缘于大规模红军标语群的发现
今春(2006年春)以来,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的石峰村发现了70多条红军长征前夕的大规模红军原创标语,并有一幅红军漫画。
走进石峰村的5座破旧农舍,落款为“红军/产”或“红共宣”的黑色墨迹标语便扑面而来:“欢迎被迫加入大刀会民团的工农群众回家耕田营业!”、“打倒压迫白军士兵的白军军阀!”、“工农群众起来收割地主田里的稻子,工农群众起来建立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 贫苦的工农群众起来抗租抗税抗债,消灭豪绅地主的武装保卫团匪”、“ 反对国民党食盐封锁”、“红军是抗日反帝的军队”、“ 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白军士兵不打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白军士兵自救组织抗日要求马上开到北方打日本”、“ 拥护真正实行对日作战的苏维埃红军!”、“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的塘沽协定及一切秘约”、“ 白军弟兄,日本又从东三省杀到北方来了,立刻北上抗日”、“ 全中国的海陆空总动员对日本作战”、“ 白军兄弟,不同红军打仗,要求北上同日本打仗去”、“ 北方的白军兄弟,日本的飞机在你们的家里,轰你们的村庄田地房屋,你们回家打日本兵去”、“ 白军兄弟们,有良心的好男儿,死也不杀中国人,枪弹朝天,不给蒋介石这个汉奸杀中国人”、“ 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愿意抗日的士兵不打抗日的红军”、“ 把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白军弟兄们:与红军联合起来,一同北上抗日去!”、“打倒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在与石峰村毗邻的垇头村长美,笔者也发现了内容为“北方的白军弟兄,日本兵正在奸淫你们的老婆、妈妈、妹妹,请马上回北方打日本”的红军标语。
继该市小陶镇石峰村发现大规模红军原创标语群之后,该市洪田镇的马洪村又发现了多处红军原创标语群。除了与石峰村红军标语内容完全雷同之外,马洪村的红军标语还有 “红军是工农群众的武装”、“白军士兵你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来打工农红军”、“欢迎白军士兵到工农群众中来实行土地革命”、 “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白军弟兄,不做傀儡,马上打日本”、“欢迎保卫团弟兄回家来参加土地革命!”、“白军兄弟要想谋解放,枪口应对准反动长官!”、“打倒阻碍红军与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国民党军阀”、 “白军士兵要想抗日,只有拖枪到红军中来”、“活捉土皇帝卢兴邦,消灭蒋介石的主力”、“活捉李延年”、“反对国民党拉夫”、“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白军弟兄,打日本为国为民死也光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白军弟兄,蒋介石把北方出卖给日本了,立刻北上救出北方几千万同胞”、“白军弟兄,打不倒日本兵永远不太平,赶快打日本去”、“北方的白军弟兄,日本兵正在屠杀你们的兄弟、亲戚、朋友,请马上回北方打日本”、 “北方的白军弟兄,日本的飞机大炮正在打你们的家乡,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白军弟兄,国民党把东北出卖给了日本人,宣统皇帝快要进门,中国军队已经撤回,中国要亡国了,马上开回北方打日本”。以上红军原迹标语有的落款为“红军/反帝拥苏(宣)”(“/”为横线)、有的落款为“红共/宣”、“红共/支宣”或“红军/(农)”,有的落款为“工农群众”。
除了上述标语,在马洪村的上坪自然村,还有由两面窗户大小的竹篾白灰小墙组成的红军文告《士兵抗日六大纲领》,其内容为“(一)、要求北上抗日,立刻停止进攻苏区,实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打红军,枪口对着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二)、要求士兵的抗日集会结社言论行动自由,组织士兵抗日联合会,决定抗日大事与士兵□□问题!(三)、改良士兵生活待遇,要求□(估计是‘整’)清□□(估计是‘兵痞’),反对打骂,反对法西斯帝压迫和屠杀!(四)、约定红军,双方互派代表,订立停战抗日同盟!(五)、杀死不准抗日的长官,哗变到真正抗日的红军中去!(六)、不烧杀苏区的工农,反对国民党压迫民众抗日运动,联合全国同胞一致抗日。”
据初步统计,在马洪村,这样的红军标语有151条。以上红军标语均保留在一些多数已经废弃的农舍里,有的农舍已经漏雨,有的面临倒塌。
2006年10月21日,笔者前往洪田镇马洪村毗邻的小磉村,果然在村民游维松、林天六的家里看到了20余条红军标语,其落款为“反帝拥苏(宣)”,其宣传口径、基调、落款与马洪村落款为“红军——反帝拥苏(宣)”和“红军/农(宣)”的部分红军标语一致。
红军标语引出石峰村人的寻找红军墓
石峰村和马洪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红军原创标语?在石峰村,现80周岁的老人吴盛隆打开了一本由永安市委党史办编写的《永安土地革命时期史存录》(又称《燕江红旗》)一书,书里的资料告诉人们:1934年4月,由于时任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调红一、三军团会同原驻守广昌的红九军团共九个师的兵力,在广昌以阵地战与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拼消耗,致使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央苏区由原来纵横千里缩小到仅300余里,中央苏区困难重重,同年6月25日,共产国际回电同意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为了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以减轻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并准备实施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遣红七军团北上抗日,由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于7月6日从瑞金出发,经连城、永安、大田、尤溪,在樟湖板渡过闽江北上抗日。红七军团和掩护其北上抗日的以罗炳辉为军团长、蔡树藩为军团政委、黄火青为政治部主任的红九军团均从石峰经过,红九军团沿原路返回时,还在石峰宿营。慑于红九军团经宁化、清流到1934年新辟的中央苏区范围永安县境内,过石峰、小陶,包围永安城,威慑尤溪县,直指闽中腹地重镇樟湖板,护送红七军团渡过闽江,国民党当局急调83师刘戡部、第9师李延年部于8月初占据小陶坚村、桐林、大陶洋一带,我红一军团主力于8月5日至9日由连城四堡经嵩口坪进入现永安市小陶镇垇头、石峰,洪田镇马洪(马畲)等地。此间,还在石峰峡衙岭和白粉,以及大陶洋矮岭、小陶与洪田交界的石莲山及其周围高地上与白军发生了激战。
石峰峡衙岭之战曾被现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社中华通讯社主办的《红色中华》刊物报道,报道说,1934年8月12日,敌约两个团向石坊(永安西南,也就是现在的石峰,战斗地点在石峰峡衙岭)的我红军部队进攻,我红军部队与敌激战约三、四小时,结果敌被我军全部击溃,敌四十九第一营营长梁振文被我活捉,并俘连排以下20余人,缴长短枪20余枝。
吴盛隆读过高小,解放后当过一任村长,是石峰生产大队20多年的老出纳,耳聪目明,至2006年还能下田干活。吴盛隆记得,红军撤退时,敌军已从坚村黎坪攻到了石峰村的曾坑栋,敌军机枪的疯狂扫射,使我一些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红军撤退前,曾匆匆掩埋了牺牲战友的遗体。吴盛隆知道的地点有3处。一处在他现在居住的房子后右侧的庵岭尾一棵板栗树下,还有一处在距现石峰村民管联柯澡堂约10米的江前宅,一处在当时红军疗伤的春亭第二个台阶(现村民吴日浩的房子地基)一带。当时是夏天,红军烈士的遗体很快产生了异味,在江前宅附近的那位红军烈士遗体还露出了几个手指。善良的村民大家相约,各家捐了一些款,请土工把3位烈士的遗体迁走,因年代久远,当时的土工均已去世,具体安葬哪里,一时无法找到。
随后笔者又访问了现岭81周岁的老人管灶龙,吴盛隆的说法得到了管灶龙的验证,但管灶龙是个文盲,除了证明村里有人捐款请土工把3位红军烈士安葬外,其余说不出什么,但管灶龙带着笔者指认了红军在石峰村的红军医院、红军演出点,讲述了红军把猪肉分给穷人的故事。现石峰村民冯秀银今年90岁,大批红军来到石峰村那年她刚18岁,当时她也曾知道村里有人捐款请土工把3位红军烈士安葬,其中一位草葬在当时红军医院的春亭(现村民吴日浩的房子地基)一带,旁边还有一棵桃树。
红军墓在哪里?现住在距石峰村约5公里的垇头村的石峰村民管占贤今年88岁,谈起红军,他记忆清晰,大批红军来到石峰村时曾动员群众转移,占贤跟着亲戚躲到了与石峰毗邻的桐林村,红军撤退后,他从衙岭返回石峰村,在途经衙岭头通坊亭到衙岭白粉(高岭土)一带时,曾看到3具红军烈士的遗体,占贤说“那是红军烈士的遗体,是穿草鞋的”。占贤同时证实吴盛隆在石峰洋所指的3处地点曾有红军草草掩埋战友的遗体,也证实石峰村民曾捐款请土工安葬了3位红军烈士遗体,但他未曾具体参与安葬,具体安葬地点不了解。管占贤还在现小陶至石峰村公路8公里凉亭附近往小陶方向约10余米一带看到好几具红军撤退时来不及掩埋的烈士遗体,很多当地百姓过路时候不敢走那段路只好改道而行。
管占贤说,他曾听到当时的村民说,桐林的白军进攻石峰村时,石峰村的老人吴洪龙给红军带路,出水尾陈坑,过黄垇、泗洲峡转上衙岭把敌军的队伍切了一段,活捉了一个敌营长,缴获了枪支,还把营长押到石峰村的寨栋红军演出点上展示。
两天的时间里,笔者和管培德先后两次邀请石峰老人吴盛隆、管灶龙、管廷土等与管树本一道前往现在从小陶到石峰村公路8公里凉亭附近往小陶方向约10余米处,那里有两棵比碗头还大的松树。在那里,吴盛隆讲述了一段故事——
1934年7、8月间,他已经初通人世,吴盛隆的哥哥吴盛兴如果现在还健在也已经是92岁的人了。吴盛隆清楚地记得,当时大批红军来到石峰村,曾给当地百姓发书面通知说,国民党的83师已驻在大陶洋,这里可能会打仗,请老百姓转移到安全地带。吴盛隆等60余位群众转移到小吉溪方向的暗尾一带搭草棚躲避战乱。几天后,吴盛兴回到村里取粮食,这时,采用回马枪计的红军已临时撤走,当吴盛兴到下土楼的水车房去碓米时,村里来了6个身挎驳壳枪的国民党兵,他们硬说吴盛兴是红军的探子,把吴盛兴抓走。当吴盛兴途经现小陶到石峰村公路8公里凉亭附近往小陶方向约10余米路边、现所看到的两个大松树时,当时的小路上躺着7位红军烈士的遗体。吴盛隆和他父亲去美坂保赎吴盛兴时也看到了7位烈士的遗体。吴盛兴被保释回家的第二天,吴盛隆和他哥哥吴盛兴又从家里带来锄头,悄悄安葬了7位红军烈士。
在场的管灶龙也说,当他十五、六岁时路过石峰村8公里处的白粉山时,每走几步就看到阵亡士兵的白骨。看到吴盛隆说得那么确切,且与管占贤的回忆一致,笔者向原石峰村支书管培德建议:“我们就把这两棵松树称为红军松吧,附近的避雨歇脚凉亭改为红军纪念亭”。
据《燕江红旗》介绍“衙岭战斗后,红军调遣兵力,并沿山路向流坑方向推进,意图包抄消灭敌刘戡部住在洪砂尾坂(美坂)村的一连兵力,以便打通从洪砂口进攻小陶营的通道。正在这时,敌军另一个连士兵抄小路,爬上红军侧背后的白粉山头,架三挺机关枪向行进中的红军战士疯狂扫射。红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回衙岭北侧。与此同时,敌军从桐林方向向石峰水口山上发射迫击炮,但没有伤到人。战斗从上午十点开始,敌我双方都派了增援部队,一直激战到下午三点左右结束。这次战斗,国民党军伤亡三百多人,但红军也伤亡三百多人”,“8月21日,敌人从矮岭阵地和大行贵山阵地抬下200多付担架,全是伤员。这一仗,敌我双方伤亡人数都在500以上”。
据《燕江红旗》介绍及相关党史资料介绍,小陶战斗是由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引出的一场中央苏区保卫战。1934年8月23日,红一军团全部撤出洪田、小陶地区,经石峰、安砂、清流境内径往江西。小陶战斗之后,敌两个师沿姑田、连城方向,由东线进攻长汀。红一军团重由江西秘密运动到长汀,在长汀和连城交界的温坊,运用运动战的战术,消灭了敌人一旅又一团兵力,取得了红军长征前夕对敌反击战的重大胜利,此后,留守在松毛岭的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共5000~6000人又向中央苏区步步逼近的李延年、宋希濂等部十几万人打响了红军长征前夕最后一战——松毛岭阻击战。1934年9月底至10月,红九军团、红一军团踏上了千难万险的长征之路。
从寻找红军墓地开始,笔者和管培德走访了4个见过红军的老人,具体的红军墓地没有找到,但是找到了两处红军与白匪激战的古战场。佷确切地找到了在白粉之战中的多位红军牺牲地以及他们永生的地方——刚被命名为红军松的树头一带。由于1957年开了公路,2005年又修了水泥路,吴盛隆所述的当年的小路已在修公路时被公路边黄土填埋了。2006年6月23日,石峰村在红军松下修建了一座红军墓,并将附近约10余米处改建为红军纪念亭。从2006年6月24日起,陆续有一些来自永安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红军迷”赶到石峰村看红军标语、走红军路、穿红军服、吃红军餐。
石峰村引发的红军热在永安城乡蔓延
当时的永安县为国民党军阀卢兴邦的部队所占领。石峰、牛乙、高际坑、长美、垇头、界头、长川、磉溪、马洪,是小陶至永安的河流文川溪以北的一组山脉下的一组村落群,苦竹、小磉、留山、矮岭、大行贵山是文川溪以南的一组村落群,连接这两边村落群的是红军通道是马洪渡口的一条铁索浮桥。笔者搜索互联网资料《林彪年谱》和《林彪军事生涯》均证实,1934年8月3日 ,时龄28岁的林彪率红一军团向永安市洪田集中,8月8日林彪 指挥红一军团在洪田、小陶抗击敌李延年部进攻。
《燕江红旗》收录的原少共国际师(又称红15师,系红一军团的补充师)师长彭绍辉在他的战地日记《彭绍辉日记》从8月5日至8月23日多次提到红一军团15师、一师、二师在永安洪田、马洪、古竹、小陶等地的活动。
马洪村的今年87周岁的老人廖宜淼,红军来到马洪时只有刚满15周岁,他曾穿着红军发给的红军服给前往矮岭战场上的红军带过路,与红军战士一起吃住10余天,他说:“矮岭激战那两三天,敌人的飞机在天上飞,到处扔炸弹,地上的敌人机枪躲在暗处乱扫射,打得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红军的班长告诉我‘我们要节省子弹,一颗子弹一定要消灭一个敌人才能开枪’,在大陶洋的一处距离一座土堡约100米处的山坡上,我们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很多红军战士倒下了,但班长把我压到他的身子下”。
“从留山返回的路上,我们遇到过一个躲在山里饿得发昏的老妇女,我们的战士就轮流背着这位妇女回小磉;在小磉我还看过红军战士在老百姓的墙上写标语”,“红军撤退时,我曾跟着队伍到了长川村,遗憾的是我的右腿血吸虫病又发了,不能走,班长说‘我背你走吧’,我说‘不用了,我能走的时候,我自己会来跟你们’,谁知那一走,战友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来了国民党的军队,我怕他们报复,一直没有对乡亲们提起过这段往事,直到最近村里有人谈起红军标语,我才说起了这段往事”,廖宜淼接着说。
红军标语、红军驻扎过的老厝、红军桥、红军用过的水碓、红军战壕、红军战斗遗址、《红色中华》的历史记载,以及红军坟、红军纪念亭和见过红军的老农、给红军带过路的老人等等,他们共同见证了北上抗日消遣队的小长征途经永安,红军主力的大长征即将开始的历史时刻,红色铁流在永安市交汇的情况。
都说“精美的石会唱歌”,在永安乡村,古老的红军标语及红色遗迹会说话,它证明“红军长征,是一次高举着北上抗日旗帜的战略转移”,保护好这批可能是迄今为止全国最早的红军北上抗日标语,保护好北上抗日先遣队及其引出的战斗遗迹,就是保护研究长征准备阶段的“活化石”。
福建永安小陶镇石丰村原名石峰村被滥改后现拟更名石峰村
常去永安的人注意!这些地方要命名,正在征求意见!另有一个村拟更名为“石峰村”
2019-01-28 18:35
永安市民政局近日发布征求意见公告,涉及几条道路、燕福小区的命名和小陶镇石丰村更名。
一、拟命名道路1.吉峰大道。洛溪大道至吉峰桥。根据《永安市人民政府燕南街道办事处关于申请吉峰大道等道路及燕福小区命名的报告》(燕南办〔2018〕77号),拟命名为“吉峰大道”。2.洛溪环路。洛溪大道至塔洋。根据《永安市人民政府燕南街道办事处关于申请吉峰大道等道路及燕福小区命名的报告》(燕南办〔2018〕77号),拟命名为“洛溪环路”。3.吉洛路。吉峰大道(拟命名)至洛溪环路(拟命名)。根据《永安市人民政府燕南街道办事处关于申请吉峰大道等道路及燕福小区命名的报告》(燕南办〔2018〕77号),拟命名为“吉洛路”。4.后甲岭路。中科动力南门至吉洛路(拟命名)。根据《永安市人民政府燕南街道办事处关于申请吉峰大道等道路及燕福小区命名的报告》(燕南办〔2018〕77号),拟命名为“后甲岭路”。二、拟命名小区燕福小区。位于燕江中路936号小区共有18幢楼,住户170户,总建筑面积16010.12平方米。根据《永安市人民政府燕南街道办事处关于申请吉峰大道等路及燕福小区命名的报告》(燕南办〔2018〕77号),拟命名为“燕福小区”。三、拟更名村名石丰村。位于小陶镇北部,属高山村,距集镇中心11公里。全村地域面积17平方公里,根据《永安市小陶镇人民政府关于小陶镇石丰村更名的请示》(陶政〔2018〕129号),拟将“石丰村”更名为“石峰村”。征集时间:2019年1月16日至2019年1月30日来函请寄:永安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电话:0598-3653997电子邮箱:yashswk@163.com联系人:李燕、周江有关地名更正公告的信息来源:http://www.sohu.com/a/291980369_99921264
中华网友第一庙福建石峰永兴寺尊重历史地名:福建石峰永兴寺大雄宝殿门前的方形铸铁香炉上刻着“中华网友第一庙宝炉”和“石峰永兴寺”等两行阳文(管其乾 摄影)
中华网友第一庙福建石峰永兴寺尊重历史地名:电视剧《观世音传奇》原本只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因为有了数百活观音的参与,如今在石峰村演绎成了观音菩萨显灵的真故事(管其乾 摄影)
中华网友第一庙福建石峰永兴寺:演绎观世音传奇真故事
中华网友第一庙福建石峰永兴寺尊重历史地名,有关红色石峰村的宣传也尊重石峰村的历史地名。
老红军后代田竞曾在微信公众号和出版物上感慨,到石峰村参观,缺少指路牌,交通导航“石峰村”难查找,呼吁“互联网交通导航搜索要用‘石丰村’”图为左起田竞、罗仁发和王向东在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石峰村瓦窑头厝合影留念(谭立颖 摄影)
2014年老红军后代田竞到石峰村考察时的路牌:石峰村又名石坊,前些年因村委会公章遗失 改名为石丰,现村民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上依然为“石峰”,地图和卫星导航上为“石丰”(管其乾 摄影)
2014年11月11日,老红军后代田竞在总装备部老兵长征支队微信公众号《重走长征路》以《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2)》为题报道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
1、2017年立石峰村路边村牌